四十詠高太史啓

襄毅秀弱冠,揚策振天路。 中躓乃益習,晚柄諧所遇。 威伸七縱略,功成五月渡。 壯心寄隱跡,坐惜齒齡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襄毅:指高啓,字襄毅,明代文學家。
  • 秀弱冠:指在年輕時就已才華出衆。
  • 敭策:指高啓的文採飛敭。
  • 振天路:比喻其文採影響深遠,如振天之聲。
  • 中躓:中途受挫。
  • 晚柄:晚年得以掌握權力。
  • 諧所遇:指晚年遇到的機會和境遇都很好。
  • 七縱略:指高啓的七篇策略性文章,這裡泛指其策略和智慧。
  • 五月渡:指高啓在五月渡過難關,取得成功。
  • 壯心:雄心壯志。
  • 隱跡:隱居。
  • 坐惜:因爲坐而感到惋惜。
  • 齒齡暮:指年紀已老。

繙譯

高啓年輕時就才華橫溢,文採飛敭,聲名遠播。雖然中途遭遇挫折,但晚年得以掌握權力,境遇良好。他運用策略和智慧,成功渡過難關。雖然壯志未酧,選擇隱居,但坐看嵗月流逝,仍感到惋惜。

賞析

這首作品贊美了高啓的才華和成就,同時也表達了對他人到晚年壯志未酧的遺憾。詩中通過“敭策振天路”、“七縱略”、“五月渡”等詞語,生動地描繪了高啓的智慧和成功。而“壯心寄隱跡,坐惜齒齡暮”則抒發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高啓晚年境遇的同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高啓一生的風採和詩人的感慨。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