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棫樸 (yù pǔ):古代用來比喻賢才的樹木。
- 蕭森:淒涼、寂寞。
- 郢雪:指楚國的郢都,這裡用來比喻高雅的藝術或文學作品。
- 寡和音:指和聲稀少,比喻知音難尋。
- 方外:世俗之外,這裡指超脫世俗的境界。
繙譯
關西的人們都在談論楊夫子,而我則憐愛著李翰林。 即便人才衆多如棫樸,也需有詞賦來慰藉這淒涼。 秦地的風俗中有著共同的好仇恨,但高雅的郢雪卻難尋知音。 年老後閉門不出,一字不寫,衹有在許公的超脫境界中尋找心霛的共鳴。
賞析
這首詩是王世貞寄給李本甯的,表達了對李翰林的敬仰以及對文學創作的思考。詩中通過對比“楊夫子”與“李翰林”,突出了李翰林的獨特地位。後兩句則通過“棫樸”與“蕭森”的對比,強調了即使人才濟濟,也需要有文學作品來慰藉心霛。最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晚年對世俗的超脫,以及對真正知音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文學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