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子相按部時日令子與折腰也亦愉快哉因賦此爲子與解嘲並遺子相兩面孔相向時將無一失笑也

傳聞太守趨庭日,握手青山思不禁。 海闊羣珠扶月上,天回雙劍借龍吟。 詩篇且鬥新秋色,手板寧輸異代心。 一自薊門風雨後,歲星何處不浮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按部:按照部類,這裏指按照官職的等級或職責行事。
  • 折腰:彎腰行禮,比喻屈服或低頭。
  • 解嘲:以幽默或自嘲的方式化解尷尬或不滿。
  • :贈予。
  • 兩面孔相向:形容兩個人面對面,可能指親密或對峙的狀態。
  • 趨庭:快步走向庭中,表示急切或尊敬。
  • 扶月:比喻衆星捧月,形容衆多事物圍繞中心。
  • 天回:天空旋轉,形容景象壯觀。
  • 雙劍:可能指兩把劍,也可能比喻兩位英雄或重要人物。
  • 借龍吟:借用龍的吟唱,比喻藉助強大的力量或聲音。
  • 手板:古代官員上朝時手持的板子,用以記錄事項。
  • 寧輸:寧願輸給。
  • 異代心:不同世代的心思或志向。
  • 薊門:古代地名,這裏可能指某個重要的地方或事件。
  • 歲星:即木星,古代認爲歲星的運行與人的命運有關。
  • 浮沈:浮沉,比喻命運的起伏變化。

翻譯

聽說你在擔任太守時,按照職責行事的日子裏,你與我彎腰行禮,那也是愉快的時光啊。因此我寫下這首詩,爲你化解尷尬,並贈予你,當我們面對面時,將不會失去笑容。

傳聞太守急切地走向庭中,我們握手時,不禁思念那青山。海闊天空,羣星圍繞月亮升起,天空旋轉,兩把劍藉助龍的吟唱。我們的詩篇在新秋的色彩中競爭,手持的板子寧願輸給不同世代的心思。自從薊門的風雨之後,歲星在哪裏不經歷起伏變化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回憶與現實的交織,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思念以及對時代變遷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青山」、「海闊羣珠扶月上」等,展現了壯闊的自然景象,同時也隱喻了人生的起伏與變遷。通過對「手板」與「異代心」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傳統與現代衝突的思考。最後,以「歲星」的浮沉來象徵人生的無常,深化了詩歌的哲理意味。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