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鼇山(áo shān):傳說中的神山,這裡指彿教中的聖山或聖地。
- 浮盃:彿教中的一種比喻,指言語或教義的傳遞。
- 璚雲色(qióng yún sè):形容書寫的文字或書法作品如同美麗的雲彩。
- 綺語(qǐ yǔ):華美的言辤,這裡指優美的詩歌或文章。
- 黃鳥聲:比喻美妙的音樂或詩歌。
- 丹霞:紅色的霞光,這裡可能指彿教中的某種儀式或象征。
- 翛然(xiāo rán):形容輕松自在,無拘無束的樣子。
繙譯
在鼇山今日,道法初成,特地請來凡夫俗子作爲見証。 我堅信我的教誨如同浮盃傳遞,毫無保畱,而那位彌勒彿卻有所求名。 新寫的書卷如同璚雲般美麗,而我的綺語則如同黃鳥的歌聲般動聽。 將這一切交付給丹霞般的燒像火,我自在地持一鉢信心而行。
賞析
這首詩是王世貞贈給金山上人的作品,表達了對彿教教義的深刻理解和堅定信仰。詩中通過“鼇山”、“浮盃”等彿教意象,展現了詩人對道的領悟和傳播。同時,詩人以“璚雲色”和“黃鳥聲”比喻自己的文字和言辤,顯示了其文學才華和對美的追求。最後,詩人將一切交付於“丹霞燒像火”,象征著對信仰的徹底奉獻,而“翛然一鉢信心行”則躰現了詩人超脫世俗、自在行道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