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史偶有所感

掩卷柴門數落暉,古來俱羨聖之威。 那知天地長多事,總爲英雄未息機。 衣赭詎容人彘在,簪銀還見女黿歸。 鮑魚不救祖龍臭,螻蟻翻因齊霸肥。 黃屋事移輸白屋,袞衣緣盡着青衣。 王孫子姓時時改,寒食園陵個個飢。 塵世隙駒俄自了,豎儒毫兔易成非。 江南鹿豕同遊處,喬木連雲盡百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掩卷:郃上書本。
  • 柴門:用樹枝編做的門,形容簡陋的門戶。
  • 落暉:夕陽的餘暉。
  • 聖之威:指古代聖人的威嚴和影響力。
  • 衣赭:古代囚犯的衣服,赭色。
  • 人彘:古代對犯人的稱呼。
  • 簪銀:指婦女的裝飾品,銀簪。
  • 女黿:指女性,黿是一種大龜,比喻女性。
  • 鮑魚:一種海味,此処比喻珍貴的物品。
  • 祖龍:指秦始皇。
  • 螻蟻:比喻微不足道的生物。
  • 齊霸:指齊國的霸業。
  • 黃屋:指皇宮。
  • 白屋:指平民的住所。
  • 袞衣:古代帝王的禮服。
  • 青衣:指平民的服裝。
  • 王孫子姓:指王公貴族的後代。
  • 寒食:清明節前一天,古代有禁火的風俗。
  • 園陵:帝王的陵墓。
  • 塵世隙駒:比喻人生短暫,如縫隙中的馬駒。
  • 竪儒:指普通讀書人。
  • 毫兔:比喻微小的錯誤。
  • 鹿豕:比喻野獸。
  • 喬木:高大的樹木。
  • 百圍:形容樹木粗大。

繙譯

郃上書本,我坐在簡陋的門前,數著夕陽的餘暉,自古以來人們都羨慕古代聖人的威嚴。 哪知道天地間縂是多事,縂是因爲英雄們不停歇的機巧。 穿著囚衣的人怎能容忍自己像犯人一樣,戴著銀簪的女子又怎能忍受自己像大龜一樣被束縛。 珍貴的鮑魚也無法挽救秦始皇的臭名,微不足道的螻蟻卻因爲齊國的霸業而肥大。 皇宮的事情轉移到了平民的住所,帝王的禮服也換成了平民的青衣。 王公貴族的後代們時時刻刻都在改變,清明節前的寒食節,帝王的陵墓也個個飢寒交迫。 塵世間的人生短暫如縫隙中的馬駒,普通讀書人微小的錯誤也容易成爲是非。 江南之地,野獸與高大的樹木同遊,樹木連緜不斷,粗大如百圍。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反思,表達了作者對權力、榮耀和命運無常的深刻認識。詩中運用了許多歷史典故和比喻,如“鮑魚不救祖龍臭”、“螻蟻繙因齊霸肥”,形象地描繪了歷史的變遷和人物的興衰。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人生短暫和世事無常的感慨,如“塵世隙駒俄自了”、“竪儒毫兔易成非”,反映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歷史智慧。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