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公默留榻新齋索題齋額餘以主人不飲而嗜茶爲題曰醉茗而系之以歌

少年飲興亦頗豪,常苦量淺易成醉。 狂飲不能傾一斗,百事昏昏半失記。 中年節飲漸嗜茶,好尚亦因衰壯異。 頃緣採茶親入岕,道傍偶爾得勝地。 其地更逢賢主人,巖山霍氏諸昆季。 長公公默不善飲,獨於茗汁有深嗜。 念餘衰憊困登陟,爲餘下榻蘇勞瘁。 書齋新構潔且清,欲署齋名乞題字。 主人嗜茶爲客供,採摘收藏得三昧。 竹壚瓦□手自煎,溪水清於泉第二。 飲過七椀趣轉佳,濯魄凝神便酣睡。 乃知茶功勝於酒,玉川先生真解事。 因題齋名曰醉茗,一笑頗全主人意。 從今便欲謝麴生,尚念此生有風味。 只恐重逢劉阮徒,搏虎雄心仍攘臂。 應知啜茗可解酲,二者可兼不可廢。 一壺清醑一壺茶,醉醉醒醒各有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霍公默:人名,即詩中的主人。
  • :牀。
  • 新齋:新建成的書房。
  • 嗜茶:特別喜歡喝茶。
  • 醉茗:因茶而醉,意指沉醉於茶的世界。
  • 頃緣:不久前因爲。
  • 採茶:採摘茶葉。
  • 入岕:進入山谷。
  • 賢主人:有德行的主人。
  • 昆季:兄弟。
  • 公默:人名,即霍公默。
  • 茗汁:茶水。
  • 衰憊:衰老疲憊。
  • 登陟:攀登。
  • 蘇勞瘁:緩解疲勞。
  • 署齋名:給書房命名。
  • 三昧:佛教用語,意爲「定」或「正定」,此處指精妙之處。
  • 竹壚瓦□:竹製的爐子和瓦制的器具。
  • 七椀:七碗茶。
  • 濯魄凝神:清洗心靈,凝聚精神。
  • 玉川先生:唐代詩人盧仝,以嗜茶著稱。
  • 麴生:酒的別稱。
  • 劉阮:劉伶和阮籍,均爲魏晉時期的名士,以嗜酒著稱。
  • 搏虎雄心:比喻有雄心壯志。
  • 攘臂:振臂,表示振奮。
  • 解酲:解酒。
  • 清醑:清酒。
  • 醉醉醒醒:醉了又醒,醒了又醉。

翻譯

少年時我也頗愛豪飲,但常因酒量淺而容易醉倒。雖然狂飲不足以傾盡一斗酒,但醉後百事昏昏,記憶半失。中年以後我開始節制飲酒,漸漸地愛上了喝茶,這喜好也因年齡的增長而有所不同。不久前因爲採茶,我親自進入山谷,偶然在路旁發現了一處勝地。那裏更遇到了賢德的主人,巖山霍氏的兄弟們。長兄公默不善於飲酒,卻對茶水有着深厚的愛好。他考慮到我年老體衰,疲於攀登,便爲我準備了牀榻,緩解我的疲勞。他新建的書房乾淨而清新,想要給書房命名,便向我乞求題字。主人喜歡茶,爲客人提供,採摘收藏都得到了茶的精妙之處。他用竹製的爐子和瓦制的器具親手煎茶,溪水清澈如第二泉。喝過七碗茶後,感覺更加美妙,清洗心靈,凝聚精神,便酣然入睡。我因此知道茶的功用勝過酒,玉川先生真是懂得享受。於是我給書房題名爲「醉茗」,一笑着滿足了主人的意願。從今以後我便想要謝絕酒,但仍懷念這一生的風味。只怕再次遇到劉伶和阮籍這樣的酒友,雄心壯志仍會振奮。我應該知道喝茶可以解酒,兩者可以兼得,不可廢棄。一壺清酒一壺茶,醉了又醒,醒了又醉,各有各的意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從少年到中年的飲酒習慣轉變,以及對茶的深愛。通過對比酒與茶的不同體驗,表達了對茶的獨特情感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詩中「醉茗」一詞巧妙地將茶的韻味與酒的醉意相結合,展現了茶文化的魅力。同時,通過對霍公默新齋的描述,也體現了作者對自然與人文環境的欣賞。整首詩語言流暢,意境深遠,既是對個人生活經歷的回顧,也是對茶文化的一種頌揚。

安希範

安希範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小范,號我素。萬曆十四年進士。授行人,遷禮部主事,改南京吏部。二十一年疏請復高攀龍、吳弘濟官,以獎忠良,並嚴諭閣臣無挾私植黨。帝怒斥爲民。在家鄉參與東林講學之會。有《天全堂集》。 ► 1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