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詠

· 石沆
我有安樂處,名爲建德鄉。 唱於風起籟,虛白月生光。 自謂青雲館,何慚綠野堂。 傍窗低竹几,臨水小繩牀。 居士齋時臥,先生醉後狂。 眼前無異物,身外有餘糧。 蔬食尋常飯,葷腥間或嘗。 淨神三遍咒,暖室一爐香。 念念歸真境,心心向道場。 世間安飽事,一切不思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唱於:指歌唱時。
  • 風起籟:風吹動竹子發出的聲音,比喻自然的聲音。
  • 虛白:指月光。
  • 青雲館:比喻高雅的居所。
  • 綠野堂:指田園風光中的居所。
  • 繩牀:一種簡陋的牀,用繩索編織而成。
  • 居士:在家修行的佛教徒。
  • 齋時:指佛教徒的齋戒時間。
  • 蔬食:指素食。
  • 葷腥:指肉類食物。
  • 淨神:指淨化心靈。
  • 真境:指理想的精神境界。
  • 道場:指修行的場所。

翻譯

我有一個安寧快樂的地方,我稱之爲建德鄉。在那裏,歌唱時風會吹動竹子發出美妙的聲音,月光如水般清澈。我自認爲我的居所如同高雅的青雲館,又何愧於田園風光中的綠野堂。靠着窗戶是一張低矮的竹几,臨水邊則是一張簡陋的繩牀。作爲居士,我在齋戒時躺臥,作爲先生,我在醉後放縱。眼前沒有特別的物品,身外有餘下的糧食。日常飲食以素食爲主,偶爾也會嚐嚐肉類。淨化心靈時念三遍咒語,溫暖室內則燃一爐香。每一個念頭都歸向理想的精神境界,每一顆心都向着修行的場所。世間那些安逸飽足的事情,我一概不去思量。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種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態度。通過對比「青雲館」與「綠野堂」,表達了作者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物質享受的淡漠。詩中「念念歸真境,心心向道場」體現了作者對精神境界的追求,而「世間安飽事,一切不思量」則進一步強調了作者對世俗紛擾的超然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內心安寧與精神自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