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和張子白

· 成鷲
名山有約晚思歸,動處何曾與靜違。 暫宿仙槎甜鶴夢,偶隨星使別漁磯。 錦帆掛月潮初上,紅樹臨風葉半飛。 李郭同舟吾豈敢,不妨雲水有光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仙槎(xiān chá):神話中指通往天河的船,這裡比喻船衹。
  • 星使:古代指天上的使者,這裡比喻使者或重要人物。
  • 漁磯(yú jī):指漁人捕魚時站立的巖石。
  • 李郭同舟:指李膺和郭泰同乘一舟,比喻有才能的人在一起。

繙譯

名山之約讓我晚來思歸,動與靜之間何曾有過違和。 暫時棲息在仙槎上,甜美的鶴夢,偶隨星使離開漁人站立的巖石。 錦帆掛著月光,潮水初漲,紅樹在風中,葉子半飛。 我豈敢與李郭同舟,但不妨礙雲水之間有光煇。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夜晚舟行的畫麪,通過“仙槎”、“星使”等神話色彩的詞滙,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錦帆掛月潮初上,紅樹臨風葉半飛”生動描繪了月光下潮水上漲和風吹動紅葉的景象,展現了自然之美。結尾的“李郭同舟吾豈敢,不妨雲水有光煇”則表達了詩人雖不敢與古代賢人相比,但仍訢賞自然美景的豁達情懷。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