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鶴乞緣

· 成鷲
君不見西天百歲水老鶴,飛向人間隨飲啄。瀰天佈網地張羅,造物小兒援弓繳。 一朝失足入樊籠,鎩羽低垂任飄泊。平生一片水雲心,紫陌紅塵非所樂。 西山倒景入桑榆,日暮歸心在寥廓。前途信有好山川,誰爲開籠解纏縛。 大聲寄語有心人,莫惜金錢早傾橐。九皋放去一身輕,綠水青山無住着。 華表歸來未有期,感恩願比銜花雀。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