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雙照笑溪師

· 成鷲
野幹大作獅子吼,笑溪忍俊不開口。 赤梢躍入齏缸中,笑溪海闊天宇空。 跛驢逐隊事行腳,笑溪臥遊周海嶽。 鴟鴞嚇鼠貪復嗔,笑溪自視何如人。 笑溪今年五十一,假我數年方七十。 兩人相見將無同,濁河泯泯無清日。 一年一見一回悲,鬢邊白髮交參差。 眼中之人吾老矣,舍此更有知音誰。 今來且喜身猶健,中秋月照故人面。 秋月明明似昔年,故人面目隨時變。 明朝日出東復西,早起溪邊逢笑溪。 笑聲落在無聲處,天籟地籟齊不齊。 阿誰獻笑吾與子,座客旁觀皆助喜。 五十年前古佛身,無端混跡紅塵裏。 紅塵紫陌眼中沙,翠竹青松錦上花。 難兄獨覺弟補處,無著天親會作家。 羨君不出大庾嶺,羨君不吃雲門餅。 一瓶一鉢境中人,千水千山人外境。 西疇歸牧馴白牛,南圃尋僧續勝遊。 留客乘涼修白業,晚來坐月話通幽。 鵲巢古木人初定,鍾度前溪山欲暝。 荷沼分題詩句新,竹林煮茗茶煙冷。 年年八月八風清,八景當前八詠成。 留與名山爲話柄,期將眉壽作居亭。 居亭眉壽尋常事,地老天荒終及第。 笑殺當時老趙州,屈指驢年才百二。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