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牛歌

· 成鷲
嶺之南,嶺之北,兩片閒田明歷歷。祖翁付與好兒孫,各服先疇食舊德。 春而稼,夏而穡,秉耒躬耕憑衆力。養成一隊水牯牛,觲角黧奴爭奉職。 鼻孔任穿牽,皮膚聽鞭策。長欃犁破隴頭雲,洗腳歸來日西夕。 主人顧盼無重輕,芻牧隨時暫休息。把火照牛牛尾多,或寢或吪或反側。 中有頑牛頑可憐,豐骨棱棱雙眼白。鼻孔撩天奈若何,全身渾是頑皮韃。 不穿繩,不拽索,散誕溪山忘軌則。牧人一見輒生嗔,懶惰無成交遍謫。 頑牛仰首鳴,主人須委悉。我從山中來,未嘗慣形役。 辜負主人恩,豢養無功績。雖無功,微有益。頑不犯苗稼,頑不饕飲食。 頑能教兒孫,牽犁還負軛。真頑無干戈,真頑無柴柵。 真頑無愛憎,真頑無揀擇。真頑無疏親,真頑無主客。 真頑無有亦無無,無無亦無頑叵測。要議真頑頑不頑,問取虛空須點額。 東郊春草青,西溪秋水碧。隨分納些些,一去如遺蹟。 殷勤揮手別同牢,歸臥家山枕頑石。嶺南嶺北誰知音,出格相看須破格。 一所欄圈半把茅,付與頑牛作家宅。寬不寬,窄不窄,渴飲飢餐隨所適。 此是頑牛得意時,頭角四蹄非所惜。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