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雲臺摩漢圖贈馬臥仙移鎮漢中

· 成鷲
漢家臺閣齊雲峙,廿八元勳列筵几。 簪纓搢笏相後先,文采風流無彼此。 陽虛新息弟與兄,附鳳攀龍均濟美。 名高南國推伏波,銅柱銘勳著交趾。 後來繩武誰象賢,隱泉臥仙今繼起。 出身便作第一人,中原盡識無雙士。 當時直節著雲州,大人側目宵人靡。 一朝移守香山城,海不揚波郊不壘。 兵民安堵如一家,遠近聞風若歸市。 鈴閣招賓仰白眉,棘門揖客來珠履。 分題授簡續風騷,閉戶著書先魯史。 宦情澹薄孝心真,去國瞻雲頻陟屺。 乞休三疏屢陳情,傳入長安紙爭貴。 年來永廢蓼莪篇,壯志猶存長劍倚。 摩漢臺高瞰八荒,運海風生搏萬里。 帝心西顧在崤函,簡書南下推廉李。 粵人慾借寇雍侯,峴首長思羊叔子。 飢氓受賑感恩多,四野壺漿戴筐篚。 口碑留在路旁人,棠蔭分陰遍桑梓。 我本東林猿鶴羣,笑傲煙霞聊復爾。 多君不厭野人狂,入林十載成知己。 知己去兮天路長,山中人兮吾老矣。 他年棨戟許重臨,雲日溪山別還似。 寫將一幅摩漢圖,雲臺回首丹青裏。 行矣先生莫憚勞,千秋事業蹤前軌。
拼音 朗读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