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二首

· 石珝
騑籬無高鳥,牛涔無巨鱗。 物大會有合,淺小安足陳。 藤蘿附松柏,繳繞固其真。 桃李雖不言,吐華自陽春。 齊虜事口舌,秦人如鬼神。 末路多此比,龍蛇貴存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騑籬(fēi lí):指籬笆上的小鳥。
  • 牛涔(niú cén):指牛蹄印中的水,比喻小水坑。
  • 巨鱗:大魚。
  • 會合:相遇,結合。
  • 淺小:微小,不重要。
  • 藤蘿:一種攀援植物。
  • 繳繞:纏繞。
  • 固其真:確實如此。
  • 吐華:開花。
  • 陽春:溫暖的春天。
  • 齊虜:指齊國的俘虜,這裏比喻只會空談的人。
  • 口舌:言語,辯論。
  • 秦人:指秦國的士兵,這裏比喻狡猾或強大的人。
  • 末路:困境,絕境。
  • 龍蛇:比喻非凡的人物。
  • 存身:保全自己。

翻譯

籬笆上沒有高飛的鳥,牛蹄印中的水坑裏沒有大魚。 大的事物總會有相遇結合的時候,微小的事物又何足掛齒。 藤蘿攀附在松柏上,纏繞得如此緊密,確實如此。 桃李雖然不言語,但在溫暖的春天自然會開花。 只會空談的齊國俘虜,狡猾如秦國的士兵。 在困境中,許多人都是這樣,只有非凡的人物才能保全自己。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大小事物的命運,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詩中,「騑籬無高鳥,牛涔無巨鱗」描繪了小環境中無法孕育大生命的現實,而「物大會有合」則暗示了在更廣闊的舞臺上,重要的事物終將相遇。後文通過藤蘿與松柏、桃李與春天的自然景象,進一步闡述了依附與自然成長的道理。最後,詩人以齊虜和秦人爲喻,揭示了在複雜多變的社會中,只有真正有才能的人才能在困境中保全自己。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富有哲理。

石珝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