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二首

· 石珝
雪霰紛漉漉,忽然見朝暾。冰霜墮盈地,中有青苔痕。 幡幡鳴春鳥,解使朝變昏。果哉烏鴉白,不謂黃河渾。 《小雅》歌蠻髦,陳王悲豆根。此曲勿復竟,子蘭方在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雪霰(xiàn):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時出現。
  • 漉漉(lù):形容水或其他液體往下滴落的樣子。
  • 朝暾(tūn):初升的太陽。
  • 幡幡(fān):形容鳥飛的樣子。
  • 蠻髦(máo):古代指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
  • 豆根:豆類的根部,這裏可能指豆類的種植或收穫。
  • 子蘭:人名,可能指某個門客或朋友。

翻譯

雪霰紛紛落下,溼潤而滴落,忽然間看到了初升的太陽。冰霜滿地,中間卻有青苔的痕跡。 鳥兒翩翩飛翔,春天的鳥兒鳴叫,能夠讓早晨變得昏暗。果真烏鴉的羽毛是白色的,沒想到黃河的水也會渾濁。 《小雅》中唱到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陳王則悲嘆豆類的種植。這首曲子不要再繼續了,子蘭正在門前。

賞析

這首詩以冬日的景象爲背景,通過對比雪霰與朝暾、冰霜與青苔,描繪了自然界中的生機與變化。詩中「幡幡鳴春鳥,解使朝變昏」一句,巧妙地運用了鳥鳴來象徵時間的流轉和氣候的變化。後文通過對《小雅》和陳王的提及,引入了對邊疆和農業的思考,最後以「子蘭方在門」作爲結尾,增添了一絲人文的溫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文的敏銳觀察與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