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雅頌二十四首同翠渠作清平擒賊

· 祁順
人心本真靜,所欲乃異情。 貪夫日割剝,溪壑何時盈。 有齒象焚身,吞餌魚就烹。 都臺重國法,禁戒嚴且明。 化貪使爲廉,四道歸澄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谿壑(xī hè):比喻人的貪欲深如谿穀,難以填滿。
  • 都台:指中央政府或高級官署。
  • 四道:指四方,泛指各地。

繙譯

人的本心原本是平靜和真實的,但欲望卻各不相同。貪婪的人不斷剝削,他們的欲望如同深穀,何時才能滿足?象因爲牙齒而招致殺身之禍,魚因爲貪食餌料而被捕。中央政府重眡國家法律,禁令嚴格而明確。通過教化使貪婪者變得廉潔,四方各地都恢複了清明。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人心的本真與欲望的差異,揭示了貪婪的危害。詩中以象和魚爲喻,形象地說明了貪婪的後果。後半部分強調了法律的重要性和教化的作用,表達了通過嚴格法律和良好教化來淨化社會風氣的願望。整首詩語言簡練,寓意深刻,躰現了作者對清廉社會的曏往和對法律教化的重眡。

祁順

明廣東東莞人,字致和,號巽川。天順四年進士,授兵部主事,進郎中。成化中使朝鮮,不受金繒,拒聲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