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羅浮

· 成鷲
我聞羅浮之山其高如高人,從來可望不可親。又如神仙在煙霧,招之不來麾不去。 昨日下山時,山翁送我臨岐路。囑我登羅浮,記取朱明一抔土。 中有大蝴蝶,厥名小鳳凰。兩翅如車輪,文彩不可當。 更有龍蔥青琅玕,葉上有符符有光。小蟲作篆比蒼頡,或直或曲或短長。 飛來五色鳥,習習成文章。青玄赤白分四方,黃者爲主居中央。 種種勝妙難具詳,歸來舉似毋相忘。我聞山翁語,諾諾心相許。 昨暮從西來,今朝復東去。分明羅浮在眼前,水急山高雲不駐。 山靈笑我來何遲,報語山靈毋我嗤。鐵橋明月倘相待,回舟更與葛洪期。 山翁有諾不可負,肯放羅浮空手歸。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