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稔歲:豐收的年份。
- 托鉢僧:指遊方乞食的僧人。
- 草鞋:用草編織的鞋,常用於形容行走四方。
- 海嶽:泛指大海和高山,這裏指廣闊的天地。
- 廬陵:地名,今江西省吉安市,這裏泛指各地。
- 蓮塘舊社:指作者曾經參與的詩社或文人團體。
- 桂嶺孤峯:指高聳入雲的山峯,象徵着高遠的志向或難以到達的地方。
- 同參:共同參禪或共同學習的朋友。
- 招隱:邀請隱居。
- 蹉跎:虛度光陰,浪費時間。
- 久要朋:長久以來的朋友。
翻譯
美好的春天早已有了與名山的約定,豐收的年份偏偏適合遊方乞食的僧人。 自己買了草鞋走遍了大海和高山,到處詢問米價,走遍了各地。 曾經參與的詩社如今難以迴歸,高聳的桂嶺孤峯也難以到達。 多謝共同學習的朋友們屢次邀請我隱居,但我虛度光陰,深感愧對長久以來的朋友們。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嚮往和對友情的珍視,同時也透露出對現實生活的無奈和對未來的迷茫。詩中,「好春早有名山約」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稔歲偏宜托鉢僧」則反映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後兩句詩通過對「蓮塘舊社」和「桂嶺孤峯」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未來理想的追求。最後兩句則體現了詩人對友情的感激和對自身境遇的反思,展現了詩人深沉的情感和複雜的心境。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
成鷲的其他作品
- 《 長至日寄祝張子白明府 》 —— [ 明 ] 成鷲
- 《 初春姚明府見過即事六首 》 —— [ 明 ] 成鷲
- 《 贈劉旗峯明府 》 —— [ 明 ] 成鷲
- 《 宿龍井庵與博峯師夜話師欲留予住彌勒閣 》 —— [ 明 ] 成鷲
- 《 水仙花 》 —— [ 明 ] 成鷲
- 《 仙城寒食歌四章 》 —— [ 明 ] 成鷲
- 《 荔枝詞三十首寄張子白楊鬯侯 》 —— [ 明 ] 成鷲
- 《 中宿歸舟賦得落日放船好和張子白韻 其十一 》 —— [ 明 ] 成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