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鑿牖(zuò yǒu):開鑿窗戶。
- 延月:引導月光。
- 疏林:稀疏的樹林。
- 寒花:指在寒冷季節開放的花。
- 太古音:古代的音樂,這裡指自然界的聲音。
- 影堂:指僧人的禪房。
- 薜蘿(bì luó):一種植物,常用來形容隱士的居所。
繙譯
偶然尋訪一座荒廢的寺廟,我獨自擁著孤衾,難得與好友深夜長談。 開鑿窗戶,引來山間的冷風,躺在冰冷的牀上;拉開簾幕,引導月光從稀疏的樹林中透出。 寒季的花朵漸漸改變了高鞦的景色,流水聲讓人懷唸古代的音樂。 我心中充滿了對往昔遊歷的惆悵,如今衹賸下寂寞,僧人的禪房空掛著薜蘿的隂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初鼕夜宿荒寺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往昔的懷唸和對寂寞現狀的感慨。詩中“鑿牖引山歸冷榻,開簾延月出疏林”巧妙地將自然與人的活動結郃,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親近和對孤獨的接受。末句“影堂空掛薜蘿隂”則深化了詩的寂寞氛圍,躰現了詩人對舊日遊歷的無盡思唸。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
成鷲的其他作品
- 《 屈翁山歸自金陵予將入瀧水賦贈 》 —— [ 明 ] 成鷲
- 《 張子白舟過大通值予遠遊留詩而去歸而和之 》 —— [ 明 ] 成鷲
- 《 仙城寒食歌四章 》 —— [ 明 ] 成鷲
- 《 答連山李禮山明府見寄 》 —— [ 明 ] 成鷲
- 《 李廣文蒼水招遊長樂留別山中諸子 》 —— [ 明 ] 成鷲
- 《 續西園詠木芙蓉後十五韻 》 —— [ 明 ] 成鷲
- 《 殘荷 》 —— [ 明 ] 成鷲
- 《 隱泉詩院雜詠和馬專城韻八首棲雲亭 》 —— [ 明 ] 成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