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香山毛果泉

· 成鷲
我憶東林池上水,浸地涵天清徹底。 我憶東林池上人,珠圓玉潤時相親。 果泉居士居其一,秋水爲神玉爲骨。 有時過我講老莊,從容入室先升堂。 有時過我習禪定,磨破瓶磚成古鏡。 有時過我出新詩,琳琅照壁光離離。 有時過我作佛事,四相三輪通二諦。 我來久住識人多,檀門熟道頻波波。 三生石上見賓主,口雖不言心默許。 一朝別去兩三年,水在池中月在天。 東林寂寞池水竭,天低月落瓊枝折。 瓊枝折兮林木空,桑榆影薄來悲風。 野人近住鵝潭上,潭上雲山互相向。 一片閒雲萬里心,高山流水誰知音。 子期欲鑄黃金貴,獨抱無弦望天裔。 一彈別鶴與孤鸞,回首東林如隔世。 果泉居士知未知,黃梅路上遙相期。 種鬆道者今何去,乘願重來尚未遲。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