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籠山房雨霽

客樓睡起西日曛,鐘山曳曳擁歸雲。 鏡中島嶼後湖出,花外池臺上苑分。 何處攀龍光祿宴,當年怨鶴草堂文。 殘英盡及東林醉,莫遣流鶯醒後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曳曳(yè yè):形容山勢連綿不斷的樣子。
  • 後湖:指南京的玄武湖,位於鐘山之後。
  • 上苑:皇家園林。
  • 攀龍:比喻依附權貴。
  • 光祿:光祿寺,古代官署名,掌管宴會等事務。
  • 怨鶴:指隱士或失意文人的哀怨。
  • 草堂文:指隱居文人的作品。
  • 東林:指東林書院,明代著名的學術和政治團體。
  • 流鶯:指黃鶯,也比喻歌聲婉轉的歌女。

翻譯

客棧中醒來,西邊的太陽已經斜照,鐘山連綿不斷,彷彿擁抱着歸來的雲彩。 鏡中的島嶼隨着後湖的出現而顯現,花外的池塘和上苑的景色分隔開來。 不知何處是依附權貴的光祿宴,當年那些隱士的哀怨和草堂中的文章。 殘花都被東林書院的醉意所浸染,不要讓黃鶯醒來後再聽到這些哀怨的聲音。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客棧中醒來後所見到的景色,通過「鐘山曳曳擁歸雲」和「鏡中島嶼後湖出」等句,展現了山水的壯麗與寧靜。詩中「何處攀龍光祿宴,當年怨鶴草堂文」反映了詩人對權貴生活的疏離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結尾的「殘英盡及東林醉,莫遣流鶯醒後聞」則抒發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事物的珍惜。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明代文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