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事歌二首

除夜春雷隱地起,小年歲雪紛未已。 黃泥乍融不肯凍,百草作芽青欲死。 草死不愁愁麥黃,冬暖根薄恐易傷。 眼前米市忽騰糶,人間那得陳千倉。 城頭鳥鵲無數叫,父老對之愁斷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歲事:指一年的農事。
  • 除夜:除夕之夜。
  • 春雷:春天時發生的雷聲。
  • 隱地:悄悄地,不聲不響地。
  • 小年:指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民間有祭竈的習俗。
  • 歲雪:指冬天的雪。
  • 紛未已:紛紛揚揚,沒有停止。
  • 黃泥:黃色的泥土。
  • 乍融:剛剛融化。
  • 百草:各種草本植物。
  • 作芽:開始發芽。
  • 青欲死:形容草色青翠欲滴。
  • 麥黃:指麥子成熟時的黃色。
  • 冬暖:冬天溫暖。
  • 根薄:根部不夠強壯。
  • 易傷:容易受到傷害。
  • 米市:賣米的集市。
  • 騰糶:價格上漲。
  • 陳千倉:指儲存糧食的倉庫。
  • 城頭:城牆之上。
  • 鳥鵲:泛指鳥類。
  • 父老:年長的鄉親。
  • 對之:面對這種情況。
  • 愁斷腸:形容非常憂愁。

翻譯

除夕之夜,春雷悄悄響起,小年時節,雪花依然紛紛揚揚。黃色的泥土剛剛融化,卻不肯結凍,各種草本植物開始發芽,青翠欲滴。草兒不怕死亡,卻擔心麥子變黃,因爲冬天溫暖,根部不夠強壯,容易受到傷害。眼前米市的價格突然上漲,人間哪裏有足夠的糧食儲存。城牆上的鳥兒無數,它們的叫聲讓年長的鄉親們面對這種情況感到非常憂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除夕之夜春雷初響,小年時節雪未停的景象,以及由此引發的農人對未來農事的憂慮。詩中通過對黃泥、百草、麥黃等自然景象的細膩描寫,展現了冬春交替時節的生機與憂慮。後半部分則通過米市騰糶、城頭鳥叫等情景,深刻反映了農人對糧食短缺的深切擔憂,表達了詩人對農人疾苦的同情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關注。

朱長春

明浙江烏程人,字大復。萬曆十一年進士。歷知尉城、常熟、陽信三縣,升至刑部主事。有文名,好仙學佛。罷官里居,修真煉形,以爲可以成仙上天,累几案數十重,梯而登其上,效鳥飛之狀,墮地重傷。著有《管子榷》。 ► 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