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

· 崔顥
巳日帝城春,傾都祓禊晨。 停車須傍水,奏樂要驚塵。 弱柳障行騎,浮橋擁看人。 猶言日尚早,更向九龍津。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上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上巳:古代節日,農曆三月初三,人們會舉行祓禊(fú xì)儀式以驅邪祈福。
  • 祓禊(fú xì):古代的一種淨化儀式,通常在春季舉行,用以驅除不祥。
  • 驚塵:揚起塵土,形容奏樂聲大,引起塵土飛揚。
  • 障行騎:指柳樹的枝條像屏障一樣遮擋着騎馬的人。
  • 九龍津:地名,可能是指一個渡口或河流交匯處,具體位置不詳。

翻譯

春天來臨,帝都的上巳日,全城的人都早早地出門進行祓禊儀式。 停車必須靠近水邊,奏樂聲大到能揚起塵土。 柔軟的柳枝像屏障一樣遮擋着騎馬的人,浮橋上擠滿了觀看的人羣。 人們還在說時間尚早,於是更多人前往九龍津。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上巳節的盛況,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節日的繁忙與歡樂。詩中「停車須傍水,奏樂要驚塵」生動地描繪了人們參與祓禊儀式的熱鬧場面,而「弱柳障行騎,浮橋擁看人」則進一步以柳樹和浮橋爲背景,勾勒出一幅生動的節日畫卷。結尾的「猶言日尚早,更向九龍津」則表達了人們對節日活動的無限熱情和期待,展現了上巳節濃厚的民俗氛圍和人們的生活情趣。

崔顥

崔顥

崔顥,唐代詩人,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十一年(723年)中進士,官司勳員外郎。現存詩僅四十多首,最有名的一首莫過於《黃鶴樓》。少年時作的詩多寫閨情,流於浮豔,後歷邊塞,詩風變得雄渾奔放。他四處遊歷。崔顥吟詩甚勤,其友人笑他吟詩吟得人也瘦(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詩瘦耳)。明人輯有《崔顥集》。李白嘆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 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