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聖制經函谷關作

函谷雖雲險,黃河已復清。 聖心無所隔,空此置關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奉和:依照別人詩的題材和體裁做詩,表示對對方的應和。
  • 聖制:皇帝所作的詩文。
  • 函谷關:古代著名關隘,位於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南,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北的重要通道。
  • 雲險:形容非常險要。
  • 黃河已復清:指黃河水變清,象徵國家安定、政治清明。
  • 聖心:指皇帝的心意。
  • 無所隔:沒有障礙,指皇帝的恩澤普及。
  • 空此置關城:意指雖然設置了關城,但實際上已經沒有必要,因爲國家已經安定。

翻譯

函谷關雖然號稱險要,但黃河水已經變得清澈。皇帝的心意沒有障礙,恩澤普及四方,所以這座關城的存在已經顯得多餘。

賞析

這首詩是張九齡對皇帝所作詩文的應和,表達了對國家安定、政治清明的喜悅之情。詩中「函谷雖雲險,黃河已復清」通過對比手法,突出了國家由亂到治的變化。後兩句「聖心無所隔,空此置關城」則進一步以關城的設置爲喻,表達了皇帝恩澤普及,國家已經無需過多防備的安定局面。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張九齡對時局的樂觀態度和對皇帝的讚頌。

張九齡

張九齡

張九齡,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爲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爲“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被譽爲“嶺南第一人”。 ► 2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