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尚書輓詞

· 張說
相宅隆坤寶,承家佔海封。 庭中男執雁,門外女乘龍。 鳴玉遊三省,摐金侍九重。 一朝賓客散,留劍在青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相宅:指崔尚書的宅邸。
  • 隆坤寶:形容宅邸宏偉,地勢優越。
  • 承家:繼承家業。
  • 佔海封:指擁有廣闊的領地,如同海一般無邊。
  • 執雁:古代婚禮中,男方送給女方的禮物,象徵婚姻的誠意和承諾。
  • 乘龍:比喻女子嫁得好,如同乘龍快婿。
  • 鳴玉:指佩玉發出聲響,古代貴族的裝飾。
  • 遊三省:指巡視或管理三個省份,顯示其政治地位。
  • 摐金:敲擊金屬樂器,古代宮廷音樂。
  • 侍九重:指在皇宮中服務,九重天是天子的居所。
  • 賓客散:指宴會結束,賓客離去。
  • 留劍在青松:象徵忠誠和永恆的記憶。

翻譯

崔尚書的宅邸宏偉,地勢優越,他繼承了家族廣闊的領地。 庭院中,男子手持雁作爲婚禮的禮物,門外女子如同乘龍快婿般嫁得好。 佩玉發出聲響,他巡視或管理三個省份,敲擊金屬樂器,在皇宮中服務。 一旦宴會結束,賓客離去,留下的只有那把劍,懸掛在青松之上,象徵着忠誠和永恆的記憶。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崔尚書家族的榮耀與輝煌,以及他個人的政治地位和家庭生活的美好。詩中通過「相宅隆坤寶」、「承家佔海封」等詞句,展現了崔尚書家族的顯赫和財富。而「庭中男執雁,門外女乘龍」則生動描繪了家族中的喜慶場景,體現了家族的繁榮和幸福。最後,「留劍在青松」一句,以劍和青松爲象徵,表達了崔尚書對家族和國家的忠誠,以及他希望這份忠誠能被後人銘記的願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是對崔尚書一生的讚美,也是對其家族榮耀的頌揚。

張說

張說

唐河南洛陽人,先世范陽人,居河東,字道濟,一字說之。武則天時應詔對策乙等,授太子校書。中宗時爲黃門侍郎。睿宗時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勸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監國。玄宗開元初任中書令,封燕國公。後歷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朔方軍節度使,奏罷邊兵二十餘萬,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罷當番衛士,招募壯士以充宿衛。再兼中書令,又爲修書使,知麗正書院事。長於文辭,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與許國公蘇頲並稱“燕許大手筆”。爲李林甫所擠,罷相。卒諡文貞。有集。 ► 3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