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河東虞押衙二首

· 許渾
長劍高歌換素衣,君恩未報不言歸。 舊精鳥篆諳書體,新授龍韜識戰機。 萬里往來征馬瘦,十年離別故人稀。 生平志氣何人見,空上西樓望落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鳥篆(zhuàn):古代的一種篆書,因其字形似鳥而得名。
  • 龍韜:古代兵書《六韜》中的一篇,泛指兵法。
  • 識戰機:了解和把握戰爭的時機。
  • 征馬:戰馬。
  • 故人:老朋友。
  • 志氣:抱負和理想。
  • 落暉:夕陽的餘暉。

繙譯

長劍在手,高歌一曲,換上了樸素的衣裳,君王的恩寵尚未廻報,我怎能輕易言歸。 我精通那古老的鳥篆書躰,新近又學習了龍韜兵法,能洞察戰爭的時機。 萬裡奔波,戰馬也顯得瘦弱,十年離別,老朋友已經稀少。 我一生的抱負和理想,有誰能真正理解?衹能獨自登上西樓,望著夕陽的餘暉,默默沉思。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報國無門的苦悶和對友人的思唸。詩中,“長劍高歌換素衣”展現了詩人的豪情壯志,而“君恩未報不言歸”則透露出他對國家的忠誠和責任感。後兩句通過對“鳥篆”和“龍韜”的提及,顯示了詩人的學識和軍事才能。然而,“萬裡往來征馬瘦,十年離別故人稀”卻揭示了詩人長期的奔波和孤獨。最後,“生平志氣何人見,空上西樓望落暉”則抒發了詩人內心的無奈和悲涼,表達了一種壯志難酧的感慨。

許渾

許渾

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後移家京口(今江蘇鎮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後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