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漢逸人傳二首

· 張謂
子陵沒已久,讀史思其賢。 誰謂潁陽人,千秋如比肩。 嘗聞漢皇帝,曾是曠周旋。 名位苟無心,對君猶可眠。 東過富春渚,樂此佳山川。 夜臥松下月,朝看江上煙。 釣時如有待,釣罷應忘筌。 生事在林壑,悠悠經暮年。 於今七裏瀨,遺蹟尚依然。 高臺竟寂寞,流水空潺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子陵:指東漢隱士嚴光,字子陵,曾與漢光武帝劉秀同學。
  • 潁陽人:指嚴光,因其隱居於潁水之陽。
  • 曠周旋:長時間未見面。
  • 名位:名聲和地位。
  • 富春渚:富春江邊的地方,嚴光隱居之地。
  • 忘筌:《莊子·外物》中有「得魚忘筌」的典故,比喻達到目的後忘記了原來的憑藉。
  • 生事:生活的事情。
  • 林壑:山林和溝壑,指隱居的地方。
  • 七里瀨:地名,位於富春江上,嚴光垂釣處。
  • 高臺:指嚴光垂釣的高臺。
  • 潺湲:水流聲。

翻譯

子陵去世已久,我讀史書思念他的賢德。 誰能想到潁陽的隱士,千秋之後依然受人敬仰。 曾聽說漢朝的皇帝,也曾長時間未與他相見。 如果對名聲和地位無動於衷,面對君王也能安然入睡。 東行經過富春江邊,喜愛這裏的美麗山川。 夜晚臥看鬆間的月光,早晨觀賞江上的煙霧。 釣魚時若有期待,釣完魚後應忘記原來的憑藉。 生活的事情都在山林溝壑中,悠悠度過晚年。 至今七里瀨的遺蹟依然存在。 高臺最終寂寞無人,只有流水依舊潺潺。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東漢隱士嚴光(子陵)的懷念,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名利的淡漠。詩中描繪了嚴光隱居的富春江美景,以及他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通過「夜臥松下月,朝看江上煙」等句,展現了隱士生活的寧靜與恬淡。結尾的「高臺竟寂寞,流水空潺湲」則透露出對隱士遺蹟的感慨,以及對時光流轉、人事已非的哀愁。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嚮往。

張謂

張謂(生卒年不詳),字正言,河內(今河南沁陽市)人,唐朝詩人,《早梅》的作者,排行十四,唐代。天寶二年登進士第,約十三、四載,入安西節度副大使封常清幕,參預謀劃有功。肅宗乾元元年(758)爲尚書郎,出使夏口,與故友李白相遇。代宗永泰初,在淮南田神功幕中任軍職。乾元中爲尚書郎,大曆二、三年任潭州刺史,與詩人元結有交往,後入朝爲太子左庶子,六年(771)冬,任禮部侍郎,典七、八、九年貢舉,時人稱其能“妙選彥才”,復知東都舉。其詩辭精意深,講究格律,詩風清正,多飲宴送別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歸上都》等,其中以《早梅》爲最著名。 ► 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