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都引
君不見魏武草創爭天祿,羣雄睚眥相馳逐。晝攜壯士破堅陣,夜接詞人賦華屋。
都邑繚繞西山陽,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爲虛人代改,但有西園明月在。
鄴傍高冢多貴臣,娥眉?睩共灰塵。試上銅臺歌舞處,唯有秋風愁殺人。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鄴都:指鄴城,古代著名都城,遺址範圍包括今河北臨漳縣西與河南安陽市北郊一帶。
- 魏武:指魏武帝曹操。
- 睚眥(yá zì):發怒時瞪眼睛,借指極小的仇恨。
- 汗漫:廣大,漫無邊際。
- ?睩(hù lù):眼睛轉動的樣子。
翻譯
您難道沒有看到魏武帝曹操最初開創基業爭奪皇位,各路羣雄怒目相視競相追逐。白天帶領壯士攻破堅固的軍陣,夜晚接納文人在華麗的屋宇中賦詩作樂。都城縈繞在西山的南面,桑榆佈滿了漳河的彎曲處。城郭已變爲廢墟,人也一代代改變,只有那西園的明月依然存在。鄴城旁邊高大的墳墓中有許多權貴大臣,美女們轉動的眼眸也都化爲了灰塵。試着登上當年銅雀臺歌舞的地方,只有秋風讓人愁苦悲傷,彷彿能把人殺死。
賞析
這首詩回顧了曹操雄踞鄴城的輝煌過往,當時的他英勇善戰又愛好文學。詩中描繪了鄴都的地理環境、曾經的繁華以及如今的破敗,通過對比展現出歷史的滄桑變遷。昔日的英雄豪傑和權貴美人都已消失在時間的長河中,唯有明月依舊,秋風蕭瑟,更增添了一種淒涼之感,抒發了詩人對歷史興衰的感慨和對已逝歲月的惆悵之情。

張說
唐河南洛陽人,先世范陽人,居河東,字道濟,一字說之。武則天時應詔對策乙等,授太子校書。中宗時爲黃門侍郎。睿宗時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勸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監國。玄宗開元初任中書令,封燕國公。後歷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朔方軍節度使,奏罷邊兵二十餘萬,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罷當番衛士,招募壯士以充宿衛。再兼中書令,又爲修書使,知麗正書院事。長於文辭,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與許國公蘇頲並稱“燕許大手筆”。爲李林甫所擠,罷相。卒諡文貞。有集。
► 352篇诗文
張說的其他作品
- 《 奉和聖制經河上公廟應制 》 —— [ 唐 ] 張說
- 《 和朱使欣二首 》 —— [ 唐 ] 張說
- 《 湘州九日城北亭子 》 —— [ 唐 ] 張說
- 《 唐封泰山樂章豫和六首 》 —— [ 唐 ] 張說
- 《 雜曲歌辭 · 舞馬千秋萬歲樂府詞 》 —— [ 唐 ] 張說
- 《 嶽州宴別潭州王熊二首 》 —— [ 唐 ] 張說
- 《 羽林恩召觀御書王太尉碑 》 —— [ 唐 ] 張說
- 《 扈從南出雀鼠谷 》 —— [ 唐 ] 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