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中每晨興輒見羣鶴東飛至暮又行列而返哢唳雲路甚和樂焉予愧獨處江城常目送此意有所羨遂賦以詩

雲間有數鶴,撫翼意無違。 曉日東田去,煙霄北渚歸。 歡呼良自適,羅列好相依。 遠集長江靜,高翔衆鳥稀。 豈煩仙子馭,何畏野人機。 卻念乘軒者,拘留不得飛。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哢唳 (lòng lì):鳥鳴聲。
  • 撫翼:拍打翅膀。
  • 無違:沒有違背,指順從自然。
  • 東田:東邊的田野。
  • 煙霄:雲霧繚繞的高空。
  • 北渚:北邊的水邊。
  • 良自適:非常自在。
  • 羅列:排列,指鶴羣有序地飛行。
  • 遠集:遠處聚集。
  • 高翔:高飛。
  • 野人:指普通人,非仙人。
  • :機關,陷阱。
  • 乘軒者:指乘坐車駕的人,比喻有權勢的人。
  • 拘留:限制,束縛。

翻譯

雲間有幾隻鶴,拍打翅膀,順從自然。 早晨隨着東昇的太陽飛向田野,傍晚又從雲霧繚繞的高空飛回北邊的水邊。 它們歡呼着,非常自在,有序地飛行,相互依偎。 遠遠地在長江上空靜靜聚集,高高飛翔,衆鳥中顯得稀少。 不需要仙人的駕馭,也不怕普通人的陷阱。 只是想到那些乘坐車駕的人,被束縛在塵世,不能自由飛翔。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羣鶴自由飛翔的景象,通過鶴的自然和自由,對比了人世間的束縛和限制。詩中,「雲間有數鶴」開篇,即展現了鶴的高潔與超然。隨後的「撫翼意無違」、「歡呼良自適」等句,進一步以鶴的自在與和諧,來象徵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嚮往。結尾的「卻念乘軒者,拘留不得飛」則是對現實世界的深刻反思,表達了詩人對塵世束縛的無奈與對自由的渴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鶴的描寫,傳達了詩人對自由與高潔生活的嚮往。

張九齡

張九齡

張九齡,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爲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爲“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被譽爲“嶺南第一人”。 ► 2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