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侍郎迥秀薛長史季昶同賦得水字
漢郡接胡庭,幽並對烽壘。
旌旗按部曲,文武惟卿士。
薛公善籌畫,李相威邊鄙。
中冀分兩河,長城各萬里。
藉馬黃花塞,蒐兵白狼水。
勝敵在安人,爲君汗青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迥秀:遠超一般,出衆。
- 季昶:人名,薛季昶,唐代官員。
- 烽壘:古代邊防報警的烽火臺。
- 部曲:古代軍隊編制單位。
- 卿士:古代官名,指高級官員。
- 籌畫:謀劃,策劃。
- 邊鄙:邊疆,邊遠地區。
- 中冀:指中原地區。
- 黃花塞:地名,古代邊塞。
- 蒐兵:檢閱軍隊。
- 白狼水:河流名,具體位置不詳。
- 汗青史:指史書,歷史記載。
翻譯
漢郡與胡人的庭帳相接,幽州與幷州都有烽火臺守望。 旌旗按照軍隊的編制排列,文武官員都是國家的棟樑。 薛公善於謀劃策略,李相則在邊疆威名遠揚。 中原地區分隔着兩條大河,長城蜿蜒萬里。 憑藉戰馬在黃花塞上奔馳,檢閱軍隊於白狼水邊。 戰勝敵人在於安定人心,這樣的功績將被載入史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唐代邊疆的景象和官員的功績。詩中通過「漢郡接胡庭」和「幽並對烽壘」展現了邊疆的緊張局勢,而「旌旗按部曲」和「文武惟卿士」則體現了軍隊的有序和官員的重要性。薛公和李相的描繪,突出了他們的智謀和威望。最後,詩人強調了戰勝敵人不僅在於武力,更在於安定人心,這樣的功績才能被歷史銘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邊疆安寧和英雄人物的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