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傅本榮令器啓蒙學書作

· 陳繗
山下泉初出,涓涓漱石流。 污泥沉澗底,活水有源頭。 河海汪汪日,魚龍躍躍秋。 箇中能變化,霄漢任遨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涓涓(juān juān):形容水流細小而持續。
  • 漱石:水流沖刷石頭。
  • 汙泥:沉積在河底的泥土。
  • 活水:流動的水,有源頭的水。
  • 河海:河流和海洋。
  • 汪汪:形容水域廣濶。
  • 魚龍:古代傳說中的水生動物,這裡泛指水中的生物。
  • 躍躍:形容活躍跳躍的樣子。
  • 個中:其中,這裡麪。
  • 霄漢:天空和銀河,泛指高空。
  • 任遨遊:自由地遊蕩。

繙譯

山下的泉水初次湧出,細小而持續地沖刷著石頭。 沉積的汙泥沉在澗底,而活水則有著源源不斷的源頭。 河流和海洋在廣濶的日光下,魚龍在鞦日裡活躍跳躍。 這其中蘊含著變化的可能,高空之中任你自由遨遊。

賞析

這首詩以山泉初出、活水源頭爲開篇,形象地描繪了自然界的生機與活力。通過對比汙泥與活水,強調了源頭的重要性。後兩句以河海和魚龍爲喻,展現了廣濶的天地和生命的活躍,寓意著學習之路的無限可能和未來的廣濶前景。最後一句“個中能變化,霄漢任遨遊”更是鼓勵學子要有變化和進取的精神,勇於探索未知的天空。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未來的美好期許和鼓勵。

陳繗

陳繗,瓊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進士,翰林院檢討。有《唾餘集》。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六八。陳繗詩,以民國二十四年海南書局印《海南叢書》第五集《唾餘集》爲底本。 ► 2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