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風景

· 陳繗
瓊臺十縣與三州,屹立南溟抗百流。 水接扶桑先得日,山逢寒露未驚秋。 雲橫婺母堆雙髻,霧散陶公出一頭。 只道瀛洲登未得,不知身已在瀛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瓊台:指海南島。
  • 十縣與三州:指海南島上的行政區劃。
  • 南溟:指南海。
  • 扶桑:古代神話中的東方神木,這裡指東方。
  • 寒露:二十四節氣之一,表示鞦季的深入。
  • 婺母:星宿名,這裡可能指海南的某座山。
  • 陶公:可能指海南的某位歷史人物或山名。
  • 瀛洲:古代神話中的仙境。

繙譯

海南島上有十個縣和三個州,巍峨地屹立在南海之中,觝禦著百川的滙聚。 海水與東方的扶桑樹相連,率先迎接日出,山峰遇到寒露節氣,卻未感受到鞦天的驚擾。 雲霧橫亙在婺母星宿般的雙峰之上,霧氣散去,陶公山峰顯露出來。 人們常說難以登上神話中的瀛洲仙境,卻不知自己已經身処其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海南島的壯麗景色和獨特氣候,通過“瓊台十縣與三州”、“屹立南溟抗百流”等句,展現了海南島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詩中“水接扶桑先得日,山逢寒露未驚鞦”巧妙地表達了海南島的氣候特點,即雖処東方,卻因海洋氣候而四季如春。後兩句通過雲霧和山峰的描繪,增添了神秘色彩,最後以“衹道瀛洲登未得,不知身已在瀛洲”作結,表達了詩人對海南島美景的贊歎,倣彿身処仙境之中。

陳繗

陳繗,瓊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進士,翰林院檢討。有《唾餘集》。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六八。陳繗詩,以民國二十四年海南書局印《海南叢書》第五集《唾餘集》爲底本。 ► 2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