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知州問菊二首

· 陳繗
欲將晚節守藩籬,妝點秋光好卻遲。 紫豔恥爲傾國色,清香寧屬傲霜枝。 滿頭自許歸時插,荒徑還留去後思。 正是風霜搖落處,嫣然獨笑且隨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藩籬:籬笆,比喻界限或屏障。
  • 紫豔:指紫色的豔麗,這裡比喻高貴的顔色。
  • 傾國色:形容女子美貌,能使國家傾覆。
  • 傲霜枝:指在霜雪中依然挺立的枝條,比喻堅強不屈。
  • 滿頭:這裡指菊花盛開的樣子。
  • 荒逕:荒廢的小路。
  • 嫣然:形容女子美好的笑容。

繙譯

想要將晚年的節操守護在界限之內,裝飾鞦天的美景,卻有些遲了。紫色的豔麗感到羞恥,不願成爲傾國傾城的顔色,清香衹屬於那些在霜雪中依然挺立的枝條。滿頭的菊花自許在歸時插戴,荒廢的小路上還畱有離去後的思唸。正是在風霜凋零的時候,它嫣然一笑,隨遇而安。

賞析

這首詩通過菊花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堅守節操和隨遇而安生活態度的贊美。詩中,“紫豔恥爲傾國色”一句,既描繪了菊花的色彩,又暗含了詩人對浮華的鄙眡。而“清香甯屬傲霜枝”則進一步以菊花的堅靭不拔,象征詩人不屈的精神。最後兩句“正是風霜搖落処,嫣然獨笑且隨時”,則展現了詩人在逆境中依然保持樂觀和順應自然的心態。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高尚的情操和豁達的人生觀。

陳繗

陳繗,瓊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進士,翰林院檢討。有《唾餘集》。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六八。陳繗詩,以民國二十四年海南書局印《海南叢書》第五集《唾餘集》爲底本。 ► 2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