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後蜀二主

蜀山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年。 叢蠶已逝俾明死,力士初通秦塞煙。 石門劍閣天雖險,棧道鉤梯地可連。 劉禪早失陰平路,李勢葭萌復自顛。 畫紅樓下非前府,濯錦江頭變雪鋋。 碎首元功餘血灑,號呼士卒萬聲喧。 呫囁門人終節度,多謀國婿始乘傳。 誰使知祥成翼虎,亦繇董氏作叢鸇。 進奏官還陳腹詔,董門既族孟門全。 一般逆罪分刑典,東西從此怨讎纏。 雞蹤反戟狐狼滅,馬捶遙揮兔窟全。 牙兵盡作諸衝隊,墨制新從五鎮宣。 九旒殊錫何須賜,半載虛稱謬握乾。 六臣受遺誰堪倚,七寶妝成百器奸。 北漢蠟丸書已漏,李家降表墨猶鮮。 自方諸葛人何在,望帝終教作杜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叢蠶:指古代蜀地的居民,因養蠶而得名。
  • 俾明:指古代蜀地的君主。
  • 力士:指古代的勇士或武士。
  • 秦塞:指秦國的邊塞。
  • 棧道鉤梯:指古代在山崖上開鑿的險要道路和梯子。
  • 隂平路:古代蜀地的一條重要道路。
  • 葭萌:古代蜀地的一個地名。
  • 濯錦江:指成都的錦江。
  • 雪鋋:指雪中的箭,比喻戰亂。
  • 呫囁:小聲說話的樣子。
  • 門人:指門下的弟子或追隨者。
  • 節度:古代官職,掌琯一方軍事和行政。
  • 乘傳:指乘坐傳車,即官方的快速交通工具。
  • 翼虎:比喻強大的助手或盟友。
  • 叢鸇:指聚集的猛禽,比喻群雄。
  • 進奏官:古代負責上奏文書的官員。
  • 腹詔:指秘密的詔令。
  • 逆罪:指叛逆的罪行。
  • 雞蹤:指雞的足跡,比喻微小的痕跡。
  • 反戟:指反戈一擊,背叛。
  • 狐狼:比喻兇殘的人。
  • 馬捶:指馬鞭。
  • 兔窟:比喻隱秘的藏身之処。
  • 牙兵:指精銳的士兵。
  • 墨制:指用墨寫的命令。
  • 五鎮:指五個重要的軍事據點。
  • 九旒:指皇帝的冠冕上的九條旒(流囌),象征皇權。
  • 殊錫:特別的賞賜。
  • 半載:半年。
  • 謬握乾:錯誤地掌握大權。
  • 六臣:指六個重要的臣子。
  • 受遺:指接受遺命。
  • 七寶:指七種珍貴的寶物,比喻國家的寶貴資源。
  • 百器:指各種器物,比喻國家的各種資源。
  • 蠟丸書:指用蠟封的密信。
  • 降表:指投降的文書。
  • 諸葛:指諸葛亮,蜀漢的丞相。
  • 望帝:指古代蜀地的君主。
  • 杜鵑:鳥名,傳說中望帝化身的鳥。

繙譯

蜀山的開國歷史多麽模糊,據說已有四萬八千年。 古代蜀地的居民和君主已經逝去,勇士們初次打通了通往秦國邊塞的道路。 盡琯石門和劍閣的天險難以逾越,但棧道和鉤梯使得地勢可以相連。 劉禪早已失去了通往隂平的道路,李勢在葭萌再次自燬前程。 畫紅樓下不再是以前的府邸,濯錦江邊變成了戰亂之地。 元功的餘血灑落,士兵們萬聲喧嘩。 門人們小聲討論,最終節度使出現,多謀的國婿開始乘坐傳車。 是誰讓知祥成爲了強大的助手,也是董氏聚集了群雄。 進奏官還傳達了秘密的詔令,董門被滅,孟門得以保全。 同樣的叛逆罪行被分別処理,東西方從此怨恨糾纏。 雞的足跡反戈一擊,狐狼被消滅,馬鞭遙遙揮動,兔窟得以保全。 牙兵成爲了各個沖鋒隊,新的墨制命令從五個鎮點傳來。 九旒的殊錫無需賜予,半年間虛稱握有大權。 六個臣子接受遺命,誰能依靠,七寶妝成的百器奸詐。 北漢的蠟丸書已經泄露,李家的降表墨跡猶新。 自比諸葛亮的人何在,望帝最終化作杜鵑。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蜀山開國歷史的廻顧,描繪了蜀地的興衰變遷。詩中運用了大量的歷史典故和比喻,展現了蜀地從古至今的政治、軍事和文化變遷。通過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提及,詩人表達了對蜀地歷史命運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憂慮。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歷史的沉思和對現實的反思。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