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南華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駢拇

人法地天,道法自然。黃帝遺玄,象罔得焉。如髣如髴,行於萬物。 刳心以乞,虛而不屈。漻乎其清,金石考鳴。冥我獨情,世耳羣驚。 爲衆父父,忘其族祖。爲三祝主,未聞多苦。子高就耕,丈人依圃。 兄堯未甘,況復侯禹。嗟彼全人,體性抱神。標枝野鹿,爲渾沌鄰。 愧爾波民,道諛終身。尊嚴世俗,逾於君親。合譬辭飾,以天下惑。 厲夜生子,取火宜亟。誰爲爾賊,臭味聲色。內盈柵柴,外重繳纆。 交臂歷指,安可爲得。苟非天德,休言帝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駢拇: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奇的鳥,據說它的腳趾是並排生長的。
  • 黃帝遺玄:黃帝,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帝王,玄指的是神祕、深奧的東西。
  • 象罔:古代傳說中的神獸,能知過去未來。
  • 刳心:剖開心臟,比喻極度誠懇。
  • 漻乎:形容水清澈。
  • 金石考鳴:金石,指古代的鐘鼎和石碑,考鳴,指敲擊發出聲響。
  • 冥我獨情:冥,深沉;獨情,獨特的情感。
  • 爲衆父父:成爲衆人的父親,比喻有很高的地位或責任。
  • 三祝主:古代祭祀時主持祭祀的人。
  • 子高就耕:子高,人名;就耕,從事農耕。
  • 丈人依圃:丈人,對年長男性的尊稱;依圃,依靠園地。
  • 兄堯未甘:兄堯,指堯帝,古代帝王;未甘,不甘心。
  • 嗟彼全人:嗟,嘆息;全人,完美的人。
  • 標枝野鹿:標枝,指樹枝;野鹿,野生的鹿。
  • 愧爾波民:愧,羞愧;波民,指普通百姓。
  • 道諛終身:道諛,奉承;終身,一生。
  • 合譬辭飾:合譬,比喻;辭飾,修飾言辭。
  • 厲夜生子:厲夜,深夜;生子,生孩子。
  • 內盈柵柴:內盈,內部充滿;柵柴,柵欄和柴火。
  • 外重繳纆:外重,外部束縛;繳纆,繩索。
  • 交臂歷指:交臂,手臂相交;歷指,手指相觸。
  • 苟非天德:苟,如果;非,不是;天德,天生的德行。
  • 休言帝則:休言,不要說;帝則,帝王的法則。

翻譯

人效法天地,道遵循自然。黃帝留下的神祕,象罔能夠理解。它似乎隱約,行走於萬物之中。剖開心臟以求真誠,內心空虛卻不屈服。清澈如同清泉,金石敲擊發出聲響。我深沉的情感,世人卻感到驚訝。成爲衆人的父親,忘記了家族的祖先。作爲三祝的主持,未曾聽說有多苦。子高從事農耕,丈人依靠園地。堯帝尚且不甘心,何況是侯禹。嘆息那完美的人,體性抱持着神靈。樹枝上的野鹿,成爲渾沌的鄰居。羞愧於那些普通百姓,一生奉承。尊嚴超越了世俗,甚至超過了君親。用比喻和修飾言辭,迷惑了天下。深夜生孩子,應該趕快取火。誰是你的敵人,那些臭味和聲色。內部充滿柵欄和柴火,外部重重束縛。手臂相交,手指相觸,怎能算是得到。如果不是天生的德行,就不要說帝王的法則。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古代神話和傳說的元素,探討了人與自然、道與德的關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象徵和比喻,如「駢拇」、「象罔」等,展現了作者對於自然法則和道德準則的深刻理解。同時,詩中也表達了一種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通過對黃帝、堯帝等古代聖賢的提及,詩人強調了道德的崇高和尊嚴,以及對於世俗誘惑的批判。整體上,這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明代詩人郭之奇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哲學思考。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