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夏念一日順昌道中

竟日青山自委蛇,潭光雲影靜相宜。 忽聞雷雨諸峯動,先變秋颸十日吹。 窈谷飛煙來淡薄,奔溪倒影下孤危。 欲窮耳目將何際,不盡蒼茫是所思。
拼音

所属合集

#六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季夏:夏季的最後一個月,即農曆六月。
  • 委蛇(wēi yí):曲折行進的樣子。
  • 潭光雲影:指潭水中的光影和雲彩的倒影。
  • 秋颸(qiū sī):秋風。
  • 窈谷:深邃的山谷。
  • 奔溪:急流的溪水。
  • 蒼茫:廣闊無邊的樣子。

翻譯

整日裏青山蜿蜒曲折,潭水中的光影與雲彩倒影靜謐相宜。 突然間雷雨使得羣峯搖動,秋風先至,預示着未來十日的涼意。 深邃的山谷中飄來淡淡的煙霧,急流的溪水倒映着孤立而險峻的景象。 想要窮盡耳目所及的邊界,卻無法窮盡那廣闊無邊的蒼茫,正是我所思所想。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夏季末日在順昌道中的自然景色,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山水的靜謐與變幻。詩中「竟日青山自委蛇」一句,以青山曲折行進來象徵時間的流逝,而「潭光雲影靜相宜」則進一步以靜謐的潭水和雲影來烘托出寧靜的氛圍。後兩句「忽聞雷雨諸峯動,先變秋颸十日吹」則通過雷雨和秋風的描寫,預示了季節的更替和自然的變幻。最後兩句「欲窮耳目將何際,不盡蒼茫是所思」則表達了詩人對於自然界廣闊無邊的蒼茫景象的無限嚮往和思考,展現了詩人對於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哲理思考。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