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早半雨半雪及暮陰寒特甚
寒意重添設,陽和盡取回。
無人吹煖谷,何處想春臺。
苦值三陰壓,時招六出來。
雨絲仍是雪,霜片總非梅。
所嘆鶯難至,安知蟄跂開。
暗風穿薄紙,微火變餘灰。
暮色催嚴冷,燈花溫暈煤。
空聞街鼓競,誰許踏歌陪。
守白生虛室,觀玄出道胎。
窗前盈紫氣,門外任青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煖谷:溫暖的谷地。
- 春臺:春天的臺地,比喻美好的地方。
- 三陰:中醫術語,指太陰、少陰、厥陰,這裏比喻陰冷之氣。
- 六出:雪花六角,因別稱「六出」。
- 蟄跂:指冬眠的動物。
- 暈煤:指燈火昏暗。
- 守白:保持清白。
- 觀玄:觀察深奧的道理。
- 道胎:道家修煉的境界,指內在的修養和境界。
翻譯
寒意再次加重,所有的溫暖和陽光都被收回。沒有人能夠吹拂溫暖的谷地,又能在何處尋找到春天的美好呢?痛苦地承受着陰冷的壓迫,時常感受到雪花的降臨。雨絲依舊像是雪花,霜片卻不再是梅花。我嘆息着黃鶯難以到來,又怎知冬眠的動物是否已經甦醒。暗風穿透薄薄的紙窗,微弱的火光變成了灰燼。暮色中,嚴寒加劇,燈火昏暗中顯得更加溫暖。空聞街上的鼓聲此起彼伏,卻無人能陪伴我踏歌而行。我保持着內心的清白,觀察着深奧的道理,以此修煉內在的境界。窗前似乎瀰漫着紫色的氣息,門外任由青苔生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寒冷陰沉的冬日景象,通過對比溫暖的缺失和春天的遙不可及,表達了詩人對溫暖和春天的深切渴望。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如「雨絲仍是雪」、「霜片總非梅」,巧妙地描繪了冬日的寒冷和淒涼。同時,詩人的內心世界也通過「守白生虛室,觀玄出道胎」等句得到了深刻的展現,表達了一種超脫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情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