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馬叟書作此遠寄

· 袁凱
洛陽馬叟世稱賢,童稚相看四十年。 只道詩名傳宇內,寧知酒債滿江邊。 蓬蒿久沒揚雄宅,蝦菜聊隨范蠡船。 此日將書付歸雁,不勝清淚溼吳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得馬叟書:收到馬叟的信。
  • 洛陽馬叟:指洛陽的馬姓老者。
  • 童稚相看四十年:從小相識至今已有四十年。
  • 宇內:天下。
  • 酒債:因飲酒而欠下的債務。
  • 蓬蒿:雜草,比喻荒涼。
  • 揚雄宅:揚雄是西漢時期的文學家,這裏指他的故居。
  • 蝦菜:簡單的海鮮菜餚。
  • 范蠡船:范蠡是春秋時期越國的大夫,後隱居江湖,這裏指隱居生活。
  • 歸雁:傳遞書信的雁。
  • 吳箋:吳地產的紙,這裏指信紙。

翻譯

我收到了洛陽的馬叟的信,他是世人稱頌的賢者,我們從小相識至今已有四十年。我原以爲他的詩名會傳遍天下,哪知道他因飲酒而欠下了許多債務。他的住處長滿了雜草,像是荒廢的揚雄故居,而他只能隨遇而安,過着簡樸的生活,就像范蠡隱居時的樣子。今天我將這封信交給歸雁帶回,不禁淚溼了吳地產的信紙。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老友馬叟的深切關懷和感慨。詩中,「童稚相看四十年」一句,既展現了兩人深厚的友情,也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後文通過對馬叟現狀的描寫,如「蓬蒿久沒揚雄宅」和「蝦菜聊隨范蠡船」,表達了詩人對馬叟境遇的同情和無奈。結尾的「不勝清淚溼吳箋」更是以淚灑信紙的細節,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和不捨。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通過對友人生活的描繪,反映了詩人對人生變遷的感慨。

袁凱

袁凱

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鷰》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鷰。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任監察御史,後因事爲朱元璋所不滿,僞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著有《海叟集》四卷。 ► 2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