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圭法師過金秀才隱居二首

· 袁凱
幽人讀書黃浦上,蕭條茅屋倚溪傍。 霜沾木葉深深赤,潮雜溪流混混黃。 旁舍杯盤多芋慄,秋園門巷亦馨香。 爲語當時仲長統,輸君清曠自徜徉。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圭法師: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道。
  • 幽人:隱居的人。
  • 黃浦:地名,可能指某條河流或地區。
  • 蕭條:形容環境清靜、荒涼。
  • 茅屋:用茅草覆蓋的簡陋房屋。
  • :靠近。
  • 霜沾木葉:霜降後,樹葉被霜覆蓋。
  • 深深赤:形容樹葉因霜降而變得深紅色。
  • 潮雜溪流:潮水和溪流混合。
  • 混混黃:形容水色渾濁的黃色。
  • 旁舍:旁邊的房屋。
  • 杯盤:指飲食用具。
  • 芋慄:芋頭和栗子,常作爲秋季的食物。
  • 秋園:秋天的園子。
  • 門巷:門口的小巷。
  • 馨香:芳香。
  • 仲長統:人名,可能是指古代的某位隱士或學者。
  • 清曠:清靜開闊。
  • 自徜徉:自由自在地漫步。

翻譯

隱居的學者在黃浦河畔讀書,他的茅屋清靜地依傍在溪邊。 霜降後,樹葉被霜覆蓋,變得深紅色,潮水和溪流混合,水色渾濁呈黃色。 旁邊的房屋裏,飲食用具中多是芋頭和栗子,秋天的園子裏,門口的小巷也散發着芳香。 我告訴當時的仲長統,我羨慕你的清靜開闊,自由自在地漫步。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隱居學者的清靜生活,通過自然景色的描寫,如霜降的樹葉、混雜的溪流,以及秋園的馨香,展現了隱居環境的寧靜與美好。詩中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清靜自在生活的羨慕,體現了詩人對簡樸自然生活的追求和對世俗繁華的超脫。

袁凱

袁凱

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鷰》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鷰。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任監察御史,後因事爲朱元璋所不滿,僞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著有《海叟集》四卷。 ► 2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