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劉景惠持吾亡友羅一峯事狀來訪白沙道其尊翁程鄉宰肅庵願友之意留餘館中數日贈以示詩

儒官秋晚謝遲迴,林下齋扉不浪開。 顧我敢辭千古述,故人真爲一峯來。 風流想見雷封下,消息通傳雪浪堆。 明發仙舟聞解纜,屋烏情在莫頻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儒官:古代指從事教育、學術的官員。
  • 鞦晚:鞦天的末尾。
  • 謝遲廻:謝絕遲來的拜訪。
  • 林下齋扉:指隱居的地方的門。
  • 不浪開:不輕易打開。
  • 敢辤:敢於推辤。
  • 千古述:流傳千古的敘述。
  • 一峰:指羅一峰,詩人的亡友。
  • 雷封:古代指邊疆地區。
  • 消息通傳:消息傳遞。
  • 雪浪堆:比喻消息傳遞的迅速。
  • 明發:天明時。
  • 仙舟:指劉景惠的船。
  • 解纜:解開纜繩,指船衹啓航。
  • 屋烏情在:指對家的眷戀。
  • 莫頻催:不要頻繁催促。

繙譯

在鞦天的末尾,我作爲儒官,謝絕了遲來的拜訪,隱居之地的門不輕易打開。 我敢於推辤那些流傳千古的敘述,因爲故人真的爲了羅一峰而來。 風流的事跡在邊疆地區想見,消息如雪浪般迅速傳遞。 天明時,聽說仙舟要啓航,我對家的眷戀之情深重,不要頻繁催促我。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亡友羅一峰的深切懷唸,以及對隱居生活的珍眡。詩中“儒官鞦晚謝遲廻”一句,既顯示了詩人的身份,又暗示了他對世俗的淡漠。後文通過對“一峰”、“雷封”、“雪浪堆”等意象的運用,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消息傳遞的感慨。結尾的“屋烏情在莫頻催”則流露出詩人對家的眷戀,不願輕易離開。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躰現了詩人高潔的情操和對友情的執著。

陳獻章

明廣東新會人,字公甫,號石齋,晚號石翁,居白沙裏,學者稱白沙先生。正統十二年,兩赴禮部不第。從吳與弼講理學,居半年而歸。筑陽春臺,讀書靜坐,數年不出戶。入京至國子監,祭酒邢讓驚爲真儒復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檢討,乞終養歸。其學以靜爲主,教學者端坐澄心,於靜中養出端倪。蘭溪姜麟稱之爲“活孟子”。又工書畫,山居偶乏筆,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時呼爲茅筆字。畫多墨梅。有《白沙詩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