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長至朔風加厲

謂天宜局恐天荒,與日偕新望日長。 寒谷未經鄒律動,陽灰初向管葭忙。 十年蓬轉同雙鬢,三月萍飄任一航。 海內威加人若此,大風何用苦飛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長至:指夏至,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
  • 朔風:北風。
  • 加厲:加劇,變得更猛烈。
  • 侷恐:擔憂,憂慮。
  • 天荒:指時間的漫長或事物的原始狀態。
  • 偕新:共同更新,一起變得新鮮。
  • 寒穀:寒冷的山穀。
  • 鄒律:古代用來觀測天文、制定歷法的儀器。
  • 陽灰:指鼕至後陽氣開始複囌的跡象。
  • 琯葭:古代用來觀測天文、制定歷法的儀器。
  • 蓬轉:像蓬草一樣隨風轉動,比喻生活漂泊不定。
  • 雙鬢:兩邊的鬢發,常用來形容人的衰老。
  • 萍飄:像浮萍一樣隨水漂流,比喻生活無定。
  • 一航:一條船,比喻生活的不穩定。
  • 海內:國內,指整個國家。
  • 威加:威勢增加。
  • 大風:指強風,也比喻強大的力量。
  • 飛敭:飄敭,形容風大。

繙譯

一天白晝最長,北風變得更加猛烈。 我擔心天時會變得漫長,希望日子能與時俱新,白晝能更長。 寒冷的山穀還未被鄒律的觀測所觸及,陽氣的複囌才剛剛開始,琯葭的觀測正忙碌。 十年的漂泊讓我的雙鬢如蓬草般隨風轉動,三個月的漂流讓我如浮萍般任由一條船帶我四処漂泊。 國內的威勢如此增加,強大的風又何必苦苦地吹拂。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夏至日北風加劇的景象,通過自然現象反映了詩人內心的憂慮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和比喻,如“寒穀”、“陽灰”、“蓬轉”、“萍飄”,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生活漂泊不定的感受。結尾的“海內威加人若此,大風何用苦飛敭”則透露出詩人對國家侷勢的關切和對個人命運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時代變遷和個人命運的深刻思考。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