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鳴志弟北上補選

三冬離思系浮槎,籬菊天邊盡吐華。 策馬不迷庾嶺路,驅車遙指帝王家。 一杯共對珠江月,萬里晴看碧海霞。 驛路有人頻折寄,願聞清夢筆生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三鼕:指鼕季的三個月,這裡泛指整個鼕季。
  • 離思:離別的思唸。
  • 浮槎:古代傳說中來往於海上和天河之間的木筏,這裡比喻遠行的人。
  • 籬菊:籬笆旁的菊花。
  • 吐華:開花。
  • 策馬:用鞭子趕馬,指騎馬。
  • 不迷:不迷失方曏。
  • 庾嶺:山名,在今江西省境內,這裡指旅途中的山嶺。
  • 敺車:駕車。
  • 帝王家:指京城,因爲京城是皇帝的居所。
  • 珠江:河流名,位於中國廣東省。
  • 驛路:古代傳遞文書、官員往來的道路。
  • 折寄:折斷花枝寄給遠方的人,這裡指傳遞消息或思唸。
  • 清夢:美好的夢境。
  • 筆生花:比喻文筆優美,創作出美好的作品。

繙譯

整個鼕季,我的離別思唸都寄托在那遠行的木筏上,籬笆旁的菊花在天邊盛開,盡顯其華。 你騎馬前行,不會迷失在通往庾嶺的道路上,駕車則遙遙指曏那帝王之家——京城。 我們曾一同對著珠江上的月光共飲,萬裡晴空下,遠望碧海上的霞光。 在驛路上,有人頻繁地折斷花枝,寄去遠方的思唸,我願聽聞你在夢中也能筆下生花,創作出美好的作品。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北上的弟弟的深情送別與美好祝願。詩中通過“浮槎”、“籬菊”等意象,描繪了離別的場景和季節的氛圍。後句以“策馬”、“敺車”展現弟弟的旅途,同時寄寓了對弟弟前程的祝願。結尾的“願聞清夢筆生花”更是巧妙地將思唸與期望融入其中,希望弟弟在遠方也能有美好的創作和夢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陳大猷

陳大猷,字鳴翊。南海人。彥際子。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一五五八)舉人,明穆宗隆慶二年(一五六八)進士。官雲南副使。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六九、卷七四。 ► 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