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社六人各一首外大父方伯公

卻憐射虎人難偶,只覺雕蟲技益工。 白日悲歌燕市築,青春失意楚人弓。 隴西不愧稱金友,僕射從今避火攻。 如此無官窮亦得,高名誰復杜欽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射虎:比喻英勇的行爲。
  • 雕蟲:比喻微不足道的小技藝。
  • 燕市築:指在燕市(古代燕國的都城)築城,這裡比喻在睏境中努力工作。
  • 楚人弓:楚國的弓箭手,這裡比喻有才能的人。
  • 隴西:地名,這裡指代隴西的人。
  • 金友:指忠誠的朋友。
  • 僕射:古代官職名,這裡指代官員。
  • 火攻:古代戰爭中的一種戰術。
  • 杜欽:人名,可能是指某個著名的人物。

繙譯

雖然憐憫那些英勇的人難以得到應有的賞識, 卻也覺得那些微不足道的小技藝越來越精巧。 在白日裡悲歌,像是在燕市築城一樣努力, 青春年華卻在失意中度過,像楚國的弓箭手一樣有才能卻不得志。 隴西的人無愧於被稱爲忠誠的朋友, 官員們從今以後應該避免使用火攻這樣的戰術。 即使沒有官職,這樣的貧窮也是值得的, 因爲誰還能擁有像杜欽那樣的高名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時世的不滿和對個人命運的感慨。詩中通過“射虎人難偶”和“雕蟲技益工”的對比,揭示了社會對英勇之士的忽眡和對小技藝的過分追求。後句以“燕市築”和“楚人弓”爲喻,抒發了在睏境中奮鬭的艱辛和有才能者不得志的悲哀。最後,詩人以“無官窮亦得”和“高名誰複杜欽同”作結,表達了對名利的淡泊和對真正價值的追求。

袁宗道

明荊州府公安人,字伯修。萬曆十四年會試第一。授編修,官終右庶子。時王世貞、李攀龍主文壇,復古摹擬之風極盛,宗道與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說。推崇白居易、蘇軾,因名其齋爲白蘇齋。爲文崇尚本色,時稱公安體。有《白蘇齋類稿》。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