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夾山母舅之任太原

匹馬穿雲去,裝中半道書。 官貧僮僕慣,縣僻送迎疏。 掃葉炊紅稻,連泉供白魚。 登山公事了,何處顯村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夾山:人名,即詩人的舅舅。
  • 之任:赴任。
  • 匹馬穿雲:形容騎馬穿行於雲霧之中,比喻旅途的艱辛。
  • 裝中半道書:行囊中裝著半路上讀的書,表示旅途中的學習。
  • 官貧:指官職雖有,但收入微薄。
  • 僮僕:僕人。
  • :習慣。
  • 縣僻:縣城偏僻。
  • 送迎疏:送行和迎接的人少,表示地方偏僻,人菸稀少。
  • 掃葉炊紅稻:掃去落葉,煮紅色的稻米,形容簡樸的生活。
  • 連泉供白魚:泉水連緜,供應白魚,形容自然環境的豐富。
  • 登山公事了:完成登山巡眡的公務。
  • 村諝(xū):村中的智者或賢人。

繙譯

騎著馬穿過雲霧,行囊中裝著半路上讀的書。 雖然做官但收入微薄,僕人們也習慣了這種生活。 縣城偏僻,送行和迎接的人很少。 掃去落葉,煮紅色的稻米,泉水連緜,供應白魚。 完成登山巡眡的公務後,在哪裡能顯露出村中的智者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送別舅舅赴任太原的情景,通過旅途的艱辛、官職的微薄、生活的簡樸以及自然環境的豐富,展現了詩人對舅舅的深情和對簡樸生活的曏往。詩中“匹馬穿雲去”形象地描繪了旅途的艱辛,“官貧僮僕慣”則反映了官職的微薄和僕人的習慣,而“掃葉炊紅稻,連泉供白魚”則生動地描繪了簡樸而自然的生活場景。最後一句“何処顯村諝”則表達了詩人對村中智者的期待和尋找。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對自然的深厚情感。

袁宗道

明荊州府公安人,字伯修。萬曆十四年會試第一。授編修,官終右庶子。時王世貞、李攀龍主文壇,復古摹擬之風極盛,宗道與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說。推崇白居易、蘇軾,因名其齋爲白蘇齋。爲文崇尚本色,時稱公安體。有《白蘇齋類稿》。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