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辛卯八月:指辛卯年的八月。
- 婺州:古代地名,今浙江省金華市一帶。
- 貫日襟期:形容胸懷壯志,如日中天。
- 聖明:指皇帝,也泛指英明的君主。
- 小鮮:小魚,比喻普通百姓。
- 沸鼎:沸騰的鼎,比喻動盪不安的社會環境。
- 寒更:寒夜中的更聲,指深夜。
- 風雲慘淡:形容時局艱難,形勢嚴峻。
- 千年會:指千載難逢的盛會或時機。
- 天地盈虛:天地間的盛衰變化。
- 無象太平:表面上看似平靜無事,實則暗藏危機。
- 元有象:實際上是有跡象的。
- 翠微:指山中的青翠景色。
- 管絃聲:音樂聲,此處指山中隱約傳來的音樂聲。
翻譯
書生的身世如同短歌般行進,胸懷壯志如日中天,以答謝英明的君主。 衆人如小魚在沸騰的鼎中掙扎,我獨憐那飢餓的老鼠在寒夜中攪擾。 時局艱難,千年難遇的盛會,天地間的盛衰變化,萬古不變的情感。 表面上看似平靜無事,實則暗藏危機,山中深處隱約傳來管絃之聲。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書生的視角,抒發了對時局的憂慮和對個人境遇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小鮮遊沸鼎」形象地描繪了百姓在動盪社會中的艱難處境,「飢鼠攪寒更」則表達了詩人對社會底層苦難的同情。後兩句「無象太平元有象,翠微深處管絃聲」則巧妙地以山中隱約的音樂聲,暗示了太平表面下的不安定因素,表達了對國家未來的深切憂慮。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敏銳的社會洞察力。
曹伯啓
元濟寧碭山人,字士開。李謙弟子,篤於學問。世祖至元中爲蘭溪主簿,累遷常州路推官,明於決獄。延祐間歷真定路總管,治尚寬簡,民甚安之。五年,爲司農丞,至江浙議鹽法,置六倉,規定輸運之期、出納次序。至治間歷官集賢學士、侍御史,遷浙西廉訪使。泰定帝時,辭官歸,優遊鄉社。性莊肅,奉身清約,在中臺,所獎借名士尤多。有《漢泉漫稿》,一作《曹文貞公詩集》。
► 446篇诗文
曹伯啓的其他作品
- 《 衆御史議行酬答之禮宴集公堂僕預賓主無絕長補短之藝慮養小失大之譏口號錄呈正臣諸公 》 —— [ 元 ] 曹伯啓
- 《 寄高文甫治書略寓自劾之意 》 —— [ 元 ] 曹伯啓
- 《 秋夜聽雨 》 —— [ 元 ] 曹伯啓
- 《 清平樂 · 寄徐都司 》 —— [ 元 ] 曹伯啓
- 《 壽毛潛夫 》 —— [ 元 ] 曹伯啓
- 《 送張潤夫之遼陽簿尉三首 其三 》 —— [ 元 ] 曹伯啓
- 《 鷓鴣天 · 寄翟德溫 》 —— [ 元 ] 曹伯啓
- 《 定興喜見太行山 》 —— [ 元 ] 曹伯啓
相关推荐
- 《 挽達元師 》 —— [ 元 ] 楊維楨
- 《 大駕南歸至龍虎臺迎候者皆於昌平胄監歲館舊縣何氏至正九年八月監丞吳當獨來館人持祭酒司業舊題索賦 》 —— [ 元 ] 吳當
- 《 甲子秋八月偶思出遊往往累日不能歸或遠至傍縣凡得絕句十有二首雜錄入稿中亦不復詮次也 》 —— [ 宋 ] 陸游
- 《 玲瓏四犯·題顧太清畫杏花,用清真韻。畫爲道光丁酉八月作,太素題詩云:追憶南山,野渡杏花。太清自題燕歸 》 —— [ 清 ] 夏孫桐
- 《 熙寧壬子八月於洛陽妙覺寺考試舉人及還道出嵩少之間至許昌共得大小詩二十六首洛陽試院樓上新晴五絕 》 —— [ 宋 ] 蘇轍
- 《 熙寧壬子八月於洛陽妙覺寺考試舉人及還道出嵩少之間至許昌共得大小詩二十六首登嵩山十首 》 —— [ 宋 ] 蘇轍
- 《 八月小盡接家書有感 》 —— [ 清 ] 黃宗羲
- 《 壬戌仲秋出都留別李紉蘭楊蕊淵陳衡芳諸姊 》 —— [ 清 ] 王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