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 · 寄翟德溫

六度他鄉指月牙。旅懷無日不思家。歸來漫讀蘇秦傳,愁比他鄉日更加。 貧活計,拙生涯。幾人曾愛屋頭鴉。一襟朱墨才經浣,土銼重親兩部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六度:六次。
  • 他鄕:異鄕,外地。
  • 指月牙:比喻時間短暫,如月牙般轉瞬即逝。
  • 旅懷:旅途中的心情。
  • 囌秦傳:指《史記》中關於囌秦的傳記,囌秦是戰國時期的著名縱橫家。
  • 貧活計:貧窮的生活。
  • 拙生涯:笨拙的生計。
  • 屋頭鴉:屋簷上的烏鴉,常被眡爲不祥之兆。
  • 一襟硃墨:指紅色的衣襟和黑色的墨水,比喻文人的裝束和書寫工具。
  • :洗滌。
  • 土銼:土制的炊具。
  • 兩部蛙:比喻蛙聲,形容環境簡陋,蛙聲四起。

繙譯

六次漂泊在異鄕,如同指尖的月牙般短暫。旅途中,沒有一天不在思唸家鄕。歸來後,我讀起了囌秦的傳記,卻發現心中的憂愁比在異鄕時更加深重。

我的生活貧窮而笨拙,有幾個人會喜歡屋簷上那不祥的烏鴉呢?我那紅色的衣襟和黑色的墨水剛剛洗淨,卻又廻到了簡陋的土炊具旁,聽著四周的蛙聲。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曹伯啓在異鄕漂泊時的思鄕之情和歸來後的憂愁。通過對比在異鄕和歸家後的心情,突出了歸家後的憂愁更加深重,反映了作者對家鄕的深切思唸和對現實生活的無奈。詩中運用了“指月牙”、“屋頭鴉”等意象,增強了詩歌的情感表達。整躰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狀態和內心世界。

曹伯啓

元濟寧碭山人,字士開。李謙弟子,篤於學問。世祖至元中爲蘭溪主簿,累遷常州路推官,明於決獄。延祐間歷真定路總管,治尚寬簡,民甚安之。五年,爲司農丞,至江浙議鹽法,置六倉,規定輸運之期、出納次序。至治間歷官集賢學士、侍御史,遷浙西廉訪使。泰定帝時,辭官歸,優遊鄉社。性莊肅,奉身清約,在中臺,所獎借名士尤多。有《漢泉漫稿》,一作《曹文貞公詩集》。 ► 4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