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福嚴寺二十三題爲梓上人賦般若寺

· 張翥
曹溪一祖後,衡嶽世多賢。 分得燈相續,提將印密傳。 法音風萬籟,禪性月中天。 珍重磨磚喻,微機要自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曹溪:地名,位於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是禪宗六祖慧能弘揚南宗禪法的發源地。
  • 一祖:指禪宗的初祖達摩。
  • 衡嶽:即衡山,五嶽之一,位於湖南省。
  • 燈相續:比喻佛法傳承不斷,如同燈火相傳。
  • :指佛法中的印可,即師父對弟子修行成就的認可。
  • 密傳:祕密傳授,指佛法中某些深奧的教義和修行方法。
  • 法音:佛法的聲音,指佛法的教誨。
  • 萬籟:指自然界中各種聲音。
  • 禪性:禪宗的本質或特性。
  • 月中天:指月亮高懸於天空,比喻禪宗的境界高遠。
  • 磨磚喻:出自禪宗公案,比喻修行不能只做表面功夫。
  • 微機:微妙的機緣或道理。
  • 自詮:自己解釋或領悟。

翻譯

曹溪是禪宗一祖達摩的傳承之地,衡山歷代都有許多賢德的禪師。 佛法如同燈火般代代相傳,佛法的印可祕密傳授。 佛法的聲音如同自然界的萬籟,禪宗的本質高懸於月中天。 珍重那磨磚的比喻,微妙的機緣要自己去領悟。

賞析

這首作品讚頌了衡山福嚴寺的禪宗傳承,通過「曹溪一祖」和「衡嶽世多賢」展現了禪宗的歷史淵源和人才輩出。詩中「燈相續」和「印密傳」形象地描繪了佛法的傳承方式,而「法音風萬籟,禪性月中天」則以自然景象比喻佛法的廣泛影響和禪宗的高遠境界。結尾的「磨磚喻」和「自詮」強調了修行者應重視內在的領悟,而非表面的形式。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禪宗精神的理解和推崇。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