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福嚴寺二十三題爲梓上人賦般若寺

· 張翥
神僧涅槃處,那有去來今。 尚記三生石,難磨萬古心。 地埋禪剎在,山掩嶽祠深。 長日聞鍾梵,蕭蕭楓桂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涅槃(niè pán):佛教術語,指達到解脫的最高境界,即成佛的狀態。
  • 三生石:傳說中記載人三世因果的石頭,這裏象徵着永恆不變的因果關係。
  • 禪剎:指佛教寺廟。
  • 嶽祠:指祭祀山嶽神靈的祠堂。
  • 鍾梵:指寺廟中的鐘聲和誦經聲。
  • 蕭蕭:形容風聲或樹葉聲,這裏指風吹過楓樹和桂樹林的聲音。

翻譯

神僧達到涅槃的地方,哪裏還分過去、現在和未來。 還記得那記載三世因果的石頭,難以磨滅的是永恆不變的心。 地上埋藏着古老的禪寺,山巒深處是祭祀山嶽的祠堂。 長日裏聽到寺廟的鐘聲和誦經聲,風吹過楓樹和桂樹林,發出蕭蕭的聲響。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衡山福嚴寺的景緻,表達了對佛教神僧涅槃境界的嚮往和對永恆真理的追求。詩中「三生石」與「萬古心」形成對比,強調了因果的恆久和信仰的不變。後兩句通過對禪剎和嶽祠的描寫,以及鍾梵和楓桂的聲音,營造了一種寧靜而深遠的宗教氛圍,使讀者感受到一種超脫塵世的寧靜與莊嚴。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