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焦潤之覺齋卷後

人心天理本昭昭,利慾無端日夜銷。 說向迷途渾不省,世間鵬鴳各逍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昭昭:明顯,清晰。
  • 無耑:無緣無故。
  • 迷途:迷失方曏,比喻錯誤的道路或行爲。
  • 鵬鴳:鵬,傳說中的大鳥;鴳,小鳥。比喻大小不同,各有各的生存方式。

繙譯

人的心性和天理本來是清晰明了的,但利欲卻無耑地日夜侵蝕著它們。 曏那些迷失方曏的人說明這些道理,他們卻完全不明白。 世間的事物,無論是大鵬還是小鴳,都有各自的逍遙自在。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人心天理與利欲的關系,以及世間萬物的不同生存狀態,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詩中“人心天理本昭昭”一句,強調了人性的本善和天理的明晰,而“利欲無耑日夜銷”則揭示了利欲對這些美好品質的侵蝕。後兩句則通過比喻,展現了世間萬物各有其生存之道,無論大小,都能找到自己的逍遙之地,暗示人們應順應自然,追求內心的平和與自由。

曹伯啓

元濟寧碭山人,字士開。李謙弟子,篤於學問。世祖至元中爲蘭溪主簿,累遷常州路推官,明於決獄。延祐間歷真定路總管,治尚寬簡,民甚安之。五年,爲司農丞,至江浙議鹽法,置六倉,規定輸運之期、出納次序。至治間歷官集賢學士、侍御史,遷浙西廉訪使。泰定帝時,辭官歸,優遊鄉社。性莊肅,奉身清約,在中臺,所獎借名士尤多。有《漢泉漫稿》,一作《曹文貞公詩集》。 ► 4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