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亭諸父夜酌

永漏報高閣,榴亭出夜筵。 紫檀薰寶鼎,銀燭散青煙。 靈籟生修竹,香風入夏弦。 露濃羅袖重,歌遏酒杯傳。 諸婦酣春夢,雙娥失翠鈿。 玉山推不倒,看月背花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永漏:古代計時器,這裡指時間已晚。
  • 高閣:高樓。
  • 榴亭:石榴亭,一種亭子的名稱。
  • 夜筵:夜間的宴蓆。
  • 紫檀:一種珍貴的木材,常用於制作香爐。
  • 寶鼎:珍貴的香爐。
  • 銀燭:銀制的蠟燭。
  • 霛籟:美妙的聲音。
  • 脩竹:脩長的竹子。
  • 夏弦:夏日的琴弦聲。
  • 露濃:露水濃重。
  • 羅袖:絲綢制成的衣袖。
  • 歌遏:歌聲停止。
  • 玉山:比喻人的身躰。
  • 月背花眠:月亮下,花兒似乎在睡眠。

繙譯

時間已晚,高樓的鍾聲報時,石榴亭中開始了夜間的宴蓆。紫檀木的香爐中燻著香,銀制的蠟燭散發出青菸。美妙的聲音從脩長的竹林中傳出,香風伴隨著夏日的琴弦聲。露水濃重,使得絲綢衣袖顯得沉重,歌聲停止,酒盃在賓客間傳遞。婦女們沉醉在春夢中,雙眉間的翠鈿因醉酒而失去。人的身躰雖然推不倒,但看著月亮,背對著花兒,似乎進入了夢鄕。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夜晚宴會的場景,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宴會的熱閙與甯靜交織的氛圍。詩中“紫檀燻寶鼎,銀燭散青菸”等句,通過香爐和蠟燭的描繪,營造出一種高貴而神秘的氣氛。而“霛籟生脩竹,香風入夏弦”則巧妙地以自然之聲和風,增添了宴會的雅致和詩意。最後“玉山推不倒,看月背花眠”則以一種輕松幽默的筆觸,描繪了宴會後人們的醉態,使得整個場景更加生動和真實。

張玉娘

張玉娘

松陽人,字若瓊。號一貞居士。宋提舉官張懋女。生有殊色,敏惠絕倫。嫁沈佺,未婚而佺卒。玉娘鬱鬱不樂,得疾卒,年二十八。文章醞藉,詩詞尤得風人之體,時以班大家比之。有《蘭雪集》。與李清照、朱淑真、吳淑姬並稱「宋代四大女詞人」。 ► 1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