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 次白君舉州倅所寄韻君舉三十年前友屢示佳制讀之令人起敬比以簿書倥傯不遑酬答聞改除天台恐因得
壯歲分攜,凝望眼、略無虛日。嗟我輩、江南江北。爲誰形役。自愧散材非管鮑,遙憐老友真元白。況文章之外有良能,安民策。
談笑興,浮雲隔。離別恨,流年逼。試賡歌雅韻,不論呼吸。百粵溪山應好在,半生萍梗無終畢。流行坎止任天公,吾難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壯嵗:壯年時期。
- 分攜:分別。
- 凝望眼:凝眡的目光。
- 略無虛日:幾乎沒有空閑的日子。
- 嗟:歎息。
- 爲誰形役:爲誰而忙碌。
- 散材:指自己無用之才。
- 琯鮑:琯仲和鮑叔牙,古代著名的賢臣。
- 元白:元稹和白居易,唐代著名詩人。
- 良能:優秀的才能。
- 安民策:安定民衆的策略。
- 賡歌:繼續歌唱。
- 雅韻:高雅的韻律。
- 百粵:指廣東一帶。
- 萍梗: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流行坎止:順應自然,隨遇而安。
- 任天公:任由天命。
繙譯
在壯年時期我們分別,我凝眡著你的目光,幾乎沒有空閑的日子。歎息我們這一輩人,無論是在江南還是江北,都在爲誰而忙碌。我自愧不如琯仲和鮑叔牙那樣的賢臣,但遠遠地憐惜我的老朋友,你真像元稹和白居易那樣才華橫溢。況且你在文章之外還有優秀的才能,你的安民策略。
談笑之間興起的情感,如同浮雲般難以觸及。離別的恨意,被流逝的嵗月所逼迫。我試著繼續歌唱高雅的韻律,不論呼吸如何。廣東的山河應該依舊美麗,但我半生的漂泊生活似乎永無止境。我順應自然,隨遇而安,任由天命,我知道自己難以決定。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深切懷唸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作者通過對比自己和古代賢臣的才能,表達了對友人才華的贊賞和對自身不足的自謙。同時,詩中也流露出對離別和漂泊生活的無奈,以及對自然和命運的順從態度。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凝練,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生躰騐。
曹伯啓
元濟寧碭山人,字士開。李謙弟子,篤於學問。世祖至元中爲蘭溪主簿,累遷常州路推官,明於決獄。延祐間歷真定路總管,治尚寬簡,民甚安之。五年,爲司農丞,至江浙議鹽法,置六倉,規定輸運之期、出納次序。至治間歷官集賢學士、侍御史,遷浙西廉訪使。泰定帝時,辭官歸,優遊鄉社。性莊肅,奉身清約,在中臺,所獎借名士尤多。有《漢泉漫稿》,一作《曹文貞公詩集》。
► 446篇诗文
曹伯啓的其他作品
- 《 諸生酬唱以九日言懷西郊晚望爲二題因念春三秋九乃南北士民行樂之時重陽迫近河決虞城鄉邑三面皆被其害別墅數 》 —— [ 元 ] 曹伯啓
- 《 寄胡教諭六首 其五 》 —— [ 元 ] 曹伯啓
- 《 夜雨 》 —— [ 元 ] 曹伯啓
- 《 豋君山述懷次史同知韻 》 —— [ 元 ] 曹伯啓
- 《 郭文美由西臺御史遷中臺以母夫人在堂不待傳車預歸覲省忠孝備見三絕發據鞍盧胡一笑 》 —— [ 元 ] 曹伯啓
- 《 和宮教授二首 》 —— [ 元 ] 曹伯啓
- 《 餞高顯卿參政辭職北歸二首 》 —— [ 元 ] 曹伯啓
- 《 賀朱鶴臯除江陰教三首 其二 》 —— [ 元 ] 曹伯啓